解读中国连环画的“连环套”:套住了手脚
现年已经60有余的着名画家关景宇谈起连环画依然兴致勃勃,他在三十多年前曾任《连环画报》的副总编辑。当时,虽然《连环画报》的年均出版数量已上千万计,但在关景宇看来,连环画还应该满足国际友人的需要。因此,他将《连环画报》作为增进与各国人民友谊的一种改革尝试提上日程,并在1986年编辑出版了国际版《连环画报》创刊号。回忆起那段往事,关景宇有些得意的说,国际版的所有开支费用都是由广告赞助商承担。创刊号作品包括了现代绘画手法和中国传统绘画手法,有国画、油画、黑白画、线描、漫画等,内容上也加进了具有全球性视野的话题,在版面和文本设计上采用了中(繁体)英文印刷,充分体现了画报国际版的特色。国际版在香港制版印刷,保证了最上乘的印制质量,首印便一销而空。只是国际版最终遭遇“夭折”。当时,中国改革开放方兴未艾,因为受到仍旧存在的极左思想的影响,只出版了这一本“创刊号”,就被“不能和资本家合作”的大棒给打死了。关景宇谈到这本中国唯一的既是“创刊号”又是无继刊的连环画期刊时,更是无奈地摇摇头,连道“可惜了,可惜了”。
“中国超过80%的画界大师都是从连环画起家,”关景宇说道,“国外的画家对中国画家的绘画艺术成就评价很高。”当记者询问起中国内地有没有人能像朱德庸那样画出这样好的连环漫画时,关景宇当即表示,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叶浅予的《王先生和陈先生》绝不比朱德庸的作品差。“朱德庸适逢其时,赶上了这个时代,知道怎么推销自己。”他说道。
今年4月,在日文版、法文版、韩文版已分别在国外出售后,天津神界公司原创漫画《四大名着》系列的中文版终于在国内亮相。它历时7年绘制,全套共80册。翻开作品内页,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其中传统连环画的影子。糅合了中国工笔重彩国画艺术、中国传统连环画造型技法,配上现代电影镜头语言的风格的《四大名着》俨然是聂崇瑞心中连环画的一大“变革”。但在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专家看来,此类产品的海外销售仍一直仰仗四大名着系列的大名,而先往外产再往内销的方式也反映出中国自产作品的困难处境。“陈旧的题材是作品的硬伤,绘画技巧上的创新不可能拯救中国的传统连环画的没落。”他对《环球》杂志记者直言道。
面对传统连环画轻内容重技术的软肋,在商业市场之下,究竟什么才是中国连环画的改良之路?“国内的分级制度迟迟无法建立,这是中国连环画产业别于国外的一大劣势”,王宁告诉记者,“国外按年龄段划分连环画的等级,从儿童、少年、青年、成人、老年人都有相应可供阅读的连环画书籍。”这是他在2004年夏天参观法国书展的亲身体会。在一位连环画家的签售会上,一名中年妇女上前握着画家的手激动地感谢画家的作品,因为“感动于画面和故事”,该读者已经把书翻得残旧,所以决定再购买一本。王宁由此想到了国外严谨规范的连环画分级制度。
“分级制度能更好地划分市场,这样对推广连环画极其有利。”王宁坦言。而在何冰看来,连环画完全可以被赋予新时代的气息,“回到连环画的本源”是改革的关键:有意识地淡化过于强调说教的传统,追求现代普适价值来契合目前的新环境。只有让原本面向儿童消费市场的连环画重新进入成人主流视野,让连环画在产业中重拾娱乐性、艺术性和现代性,才是传统连环画的变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