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未来之星 > 资讯

安康现象三十年 与着名版画家杨锋谈少儿美术

吕子/文
2009年10月16日 13:44:21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记者:杨老师,您是哪一年到的安康?起初安康的少儿美术教育是怎么样的?

杨锋:我是1984年美院版画系毕业分配在安康的群众艺术馆工作的。起初是我们几个(李剑平、张笑、曹康)版画爱好者经常在水电三局子弟二校美术教师张笑处聚会,这所学校离城区有五公里,在汉江边上,那里风景十分美丽,有白色的沙滩和一个小渡口。一群版画家常常在“美术室”集会,自然就联系上儿童木刻的事。当年我们一群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带着一群孩子,开始了辅导加研究的历程,从最初的一个小学,扩展幼儿园、中学及群艺馆,与紫阳县常晓冰、聋哑学校宋安平,掀起了一个少儿版画教学的热潮。由于我们大多都是刚从美术学院毕业的年轻人,这和全国其它地方从事少儿美术实践的师资结构有明显的区别。我想正是因为人员构成的原因,安康儿童版画创作实践演变成了当年少儿美术教育的问题。

记者:目前少儿美术界的不少所谓新的理念,你们当时在安康大都思考和实践过,比如对大师名作的儿童画解读,从心理学的角度关注不同年龄段孩子在美术上的不同表现。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你们是怎么样开展教学和对外交流的?

杨锋:这个问题要从80至85年前后的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来看,在那个 “怀疑主义”盛行时代,各种观念、思想层出不群。最新出版的美学、心理学着作都是大家讨论的议题,从这点看当时的学术氛围是很好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少儿美术教育经过一番追根问底式的折腾,让我们对当时的美术教育产生了怀疑,于是有了自己做主的试验方式。现在回忆起来都是“大动作”,不光有与西方大师对照解读,也有中国传统绘画摹写改变的观察,教学思路上和传统的方法一开始就不同了。关于对外交流是和一个偶然事件相关,85年我与张笑参加了一届在西安举办的“中日儿童版画的研讨会”,会开得很没意思,日本儿童版画很“假”,而中方的作品还留在“文革说教遗风”的影子里,组织者、与会者又对日方作品的“膜拜”,这些都无法让人接受,于是产生了让世界看看我们的儿童画的念头(其实很幼稚)。李剑平提议我们自己组织一届国际儿童版画展,我们先将安康的儿童画寄给各国驻华使馆,请他们在该国挑选一所学校的儿童画给我们,并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这次民间性的儿童画展,结果我们收到了二十多个国家寄来的作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主任回信说他要亲自参加本次活动的开幕式,并把安康儿童画印成了当年的联合国贺卡。事情有点突然,后来演变为一个事件,由于当时安康没有能力与条件举办国际性活动,主管单位要求尽快结束此事。86年后,安康地方各级领导及水电部全力支持我们搞儿童美术普及工作,当时的省文化厅领导,省美协领导还专程来安康考察。西安美院陈云岗教授(现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委员)组织学生作品在美院展出,以杨晓阳院长(现中国美协副主席)为首的众多教师还捐了钱。更多的专家如:《美术思潮》主编彭德(现为西安美院博导)陕西省国画院程征(现为西安美院博导)《中国美术报》栗宪庭(现为美术批评家、策展人),还有浙江的版画家张怀江、赵延年,贵州的美协主席董克竣,四川美院的江碧波,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常莎娜等都对安康的儿童版画给予了极大支持。我想正是我们的热情感动了他们,才使那么多的“精英”都参与了安康儿童画,同时也使我们增加了自信。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