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摄影 > 摄影资讯

自拍像的源流

2011年03月15日 10:34:57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从20世纪第一个十年到30年代,欧洲是陈腐的价值观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崩溃的时代。在艺术领域里,反艺术的思潮依托于向往技术和都市化的狂热而赢得一片喝彩声,促成了未来主义、风格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构成主义等众多流派的应运而生。许多前卫派艺术家纷纷拿自己当作素材,投身于实验自拍像的尝试。他们之中有埃贡·席勒、保罗·西特罗恩、欧文·布鲁门菲尔德、埃尔·利西斯基、弗洛伦丝·亨利、马塞尔·杜桑、马克斯·恩斯特等人。但曼·雷(Man Ray,1890-1976年)毕生不断致力于自拍像的创作,无论质和量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他对自拍像可能具备的一切形式进行了试验。时而携带照相机,时而与亲朋好友合影,时而按传统肖像摄影技法摆姿势,时而乔装打扮,通过物影照片这一由自己首创的雷影照片和施以中途曝光、多重曝光等手段的实验,用特殊技法为肖像摄影拓展出一个崭新表现空间的他,也让自己反复经受了来自世人的品头论足。曼·雷以简直称得上是不可遏抑的劲头追求新的技法和表现,这难道不是常让自己置身于未知中以获取新的认识和视角的策略吗?

另一方面,依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1883-1976年)的自拍像,在某种意义上是现代女性艺术家涉猎这一体裁的先声。从早期的柔焦影像到93岁离世前两年的封镜之作,她在长达整整60年的创作生涯中不断为自己拍摄肖像。她的自拍像是一种不仅作为艺术家,同时也作为寻常女性的视觉表达,如实地倾诉着肉体和精神的成长变迁。她每每穿着同样的服装,以同样的姿势面对照相机:鼻梁上架一副眼镜,脖系围巾,用左手托腮而不苟言笑。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愁善感的成分逐渐从运用绘画主义方法所摄的典型的良家妇女肖像中消失,变成一种正视自己的目光。特别是她真挚地应对衰老的现实,把一度乏人问津的中年女性意识当作课题来探索的姿态,对于挑战女性历来被当作美之对象描绘的因袭观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