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我的文章

长江三峡与中国画长卷

施江城/文
2009年11月24日 11:40:30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施江城艺术专栏  

客:唐代山水画与人物画已呈分野,山水画的理论技法已具规模。唐玄宗请李思训与吴道子画嘉陵山水于大同殿,青绿工笔,水墨写意“数月之功,一日之迹,皆极其妙”。

主:自唐以降,历代山水大家多有长卷山水精品问世者。如五代董源《夏山图卷》,卷长3米余,北宋无款《辋川图》卷长9.6米,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卷长11米,南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卷》卷长3.3米,南宋赵黻《江山万里图》卷长约10米,南宋夏圭《溪山清远图》卷长十余丈,元黄公望《富春江山居图》卷长二丈,明米万钟《山水图卷》卷长5.5米,明谢时臣《江山胜览图卷》卷长5.5米,清龚贤《千岩万壑图卷》卷长9.8米,清王翚《仿李营丘江山雪霁图卷》卷长8米,明周臣有《长江万里图》卷长达20多米。可谓洋洋大观。而且从存世长卷来看,皆为画家的精品。其原由颇耐寻味。

客:余以为画家写长卷,稚时不会写,衰时不能写,唯盛年可作。盖因当游历万里、胸中有丘壑方能吞吐纵横;心胸旷达、眼界高远方能其貌不俗;学养丰厚、才情并茂方能赏心悦目;功底坚实,技法多样方能挥洒自如。此四者不可缺一。而欲全其四者,非画家成熟期不可。

主:有一得者,偶作小品,亦有其趣,然写长卷则无法藏拙。若勉力为之,或笔下无物,或虚实不当,或取舍无法,或迫塞拘板,或重复生厌,或意境低俗。故前辈大师,深知其难,乃厚积薄发,写则必付以精血。藏家亦因其难也,因其博也,因其精也,因其罕也,一旦有缘得之,必前题后跋,视若拱壁,秘不示人。偶遇至交知己求观,非焚香净手,不得展卷。古代长卷实为贵胄赏鉴珍品也。

客: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家鲜有写长卷者,乃因其难耶?或因其鉴赏之法非大众化社会化耶?

主:若是,然不尽是。余以为近代西风东渐,东西文化相冲相融,世风已变,画风亦变。东方文化哲理,以自然为本,强调人与自然之亲和;西方文化哲理,以人性为本,着重人欲之进取。东方绘画艺术,同源于书法,重线性气质旋律;西方绘画艺术,分化于建筑,重块面光色节奏。西方精神图腾为十字架,十字架源于建筑构架,横冲直突,重空间占有与分割;东方精神图腾为太极图,太极图源于丝麻纺轮,左回右旋,重包容协调。故西方艺术审美意识,重视觉冲击,个性裸露;东方艺术审美重境界品味,综合含蓄。此东西方文化氛围异同之大要。中国山水画乃人化的自然,非西人的风景画也。因此西方艺术形式无山水一说,无长卷一说。山水长卷绘画,乃中华文化独特之精粹。其创作赏鉴,理论技法,展阅装帧皆已臻于相对完善完备。今人处于东西方文化激烈冲突的当代,中国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意识,因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而必然更新,然西方的艺术体系又无法涵盖中国艺术体系的精髓。故今人画长卷,若小变法易新鞋老路,若大变法当重建构架,难度极大。所以较单幅画之创新为艰。不悟此者,虽莽然以巨制炫世,难有佳作。

(责任编辑: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