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我的文章

并非背叛的选择(Really not the selection of betray)

冯远/文
2009年11月24日 10:18:33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冯远艺术专栏  

绘画创造了形式和审美意识,却又受到形式和审美意识的限制,“戴着镣铐跳舞”,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如果要说:艺术生于限制死于自由的话,那么,从古到今,正是这种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才使得中国画得以生生不息地向辉煌的高峰迈进。

中国画的观念精神主宰着表现形式、笔墨技法,表现形式和笔墨技法又对材料工具进行了选择。反过来,材料工具的恒常性又制约了表现形式和笔墨技法。表现形式和笔墨技法又对题材内容、观念精神有所限制。它的内部各个环节密不可分地网络联系,使得它和中国的古典诗歌、词曲和传统京昆戏剧等艺术种类一样对生存条件的挑剔极为苛刻,难以接受改革。中国画传统体系的严密、完整,同时造成了其顽强的自我独立,自我封闭和排他性。虽然,从一定意义上说,离开了这自我独立的封闭性,使它和其他体系接近或者等同起来,那就可能削弱了它的自身价值和存在的必然性。中国画正是在一个自我独立的天地里,不断进行调节,取得辉煌成果。但是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任何体系的新陈代谢、发展衍变,仅仅依靠内力的自我调节是远远不够的。它的生命进程可能受到自身惰性阻碍,而减缓了运动的量速,以至出现停滞倒退,甚至衰亡现象,这样的历史教训已不在少数。而是应当开明地,主动的接受外来文明或其他文化体系的冲击、刺激、挑战。敢于暴露自身弱点,吸收他人长处,弥补自身缺陷。这种成功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少见的。

任何一个旧有体系要想超越时代,并且在现代文明的冲击前,仍然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在世界现代史中高踞一席地位,保持不败,全赖于它如何把握对立矛盾的统一。现代文明,不管不同种族从何角度去对它做出解释,它都将是一股涵盖全球的潮流。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多大的适应性?传统的中国绘画具有多大的适应性?传统绘画中还有多少元素仍然具有它的现代意义?还有多少潜力可供挖掘?中国现代文化、现代绘画将是什么样子?这使得中国的文化人和艺术家在传统文化体系的继承和现代文化体系的建构中产生了困惑。诚然,已经有无数预言家为我们描绘了灿烂的前景,指出了许多条“光明之路”,许多艺术家锲而不舍地苦苦求索。但是,困惑的消除远不那么简单,理论的困惑和实践困惑引来了忧虑、迷失、彷徨。同时,激发了人们对自身文化传统的实质重新思考,并要求做出新的解释。

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契合点在哪里,我们在哪里架起一架连接的桥梁。这是需要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大量实践才有可能回答的。简单地把原有的绘画“稍加调整”便移植到新的绘画体系中来,显然难以行得通。以往的实践证明: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它风度优雅,却步履蹒跚;它高古精当,却难荷重负;不经过一场相当程度的改造是难以适应现代节奏的。仅仅在封闭的体系内部进行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的调整,而不注重从观念精神内核做起,则这场改革即等于无成。不能设想,缺乏热烈追求宏大理想的旧文化会使一个民族从物质到精神上进入现代化;也难以设想,仅仅依靠内在超越式的反躬自省、悟性体验能够探寻到人类社会、自然的深层秘奥。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