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我的文章

“人”的艺术和“艺术”的人(Artist & Art of man)

浅谈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问题

冯 远/文
2009年11月24日 10:14:49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冯远艺术专栏  

学院派的概念,在西方是意味着保守、僵化、排斥新事物的代名词。然而在艺术教育成系统仅只百年历史的中同,人物画的学院派模式形成才不过三十年。学院派艺术在当代中国,并不是简单狭隘地理解为某种俄式、法式、欧美模式的教学体系。在这里,学院派的含义意味着接受规范严格的基础和创作实践。而学院的当代使命,除了传授已被经验肯定了价值的知识的同时。发展、更新、创造知识是当代学院的一种使命,甚至是更为重要的使命。一切新思想、新概念、新艺术思潮、新艺术形式语言在学院里都应当获得它生存、发展的天地。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当代中国人物画坛的精英几都集中在学院、研究院和各类画院内,并且绝大多数都受惠于学院式的严格训练。正是他们依凭这些扎实的基本功和艺术素养(尤其是以再现写实为代表的)统御着人物画坛的学术走向,并能各领风骚。就连当代前卫艺术的主要骨干也多数是在学院完成了其早期知识储备和艺术转型的铺塾,有的甚至还在学院的空间氛围中完成了其主要的创作实践活动。

我们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并不仅限指具有特色的中国情境,可以泛指东西方植根于今日现实的艺术。尤其是在经历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的实验之后,现实主义创作的含义已不再是原来意义的简单复归,它具有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新特点:

A:扬弃吸取了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某些创作观念、方法和技巧。在作品中不同程度地吸收了诸如意识流、多中心、反讽、戏拟、夸张、趣味化等等手法,加入了某些诸如对于人生荒诞乖谬冷漠一面的揭示和表现。既反映出人的英雄、崇高的一面,也展示出人的世俗、平庸的另一面;人不再是某种平面脸谱式的简单概念,而是有血有肉的现实人以及对世俗生活中心瓦解、现实心态的描述表达等,这使现实主义人物画的内蕴外貌都得到了丰富的拓展。

B:由社会现实本身的巨大而深刻的变革所带来的变化,它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到那些与历史与现实保持着紧密联系的作品中。

就人物画艺术成就而言: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的最高成就首先是状写、塑造意味隽永的特定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同时要求具有和谐精湛的形式技艺。人们可能不了解蒋兆和、方增先、罗中立、刘文西、周思聪是何许人,但对《流民图》、《拾穗老农》、《父亲》、《祖孙四代》则知之甚详,这正是经典艺术形象的魅力。对于“现实”,不同时代的作品所作出的诠释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即挖掘前人表现所没有达到的深度的“现实”。尽管“现实”可能是瞬间的、流变的、片断的,甚至是偶然而不连贯的集合,但这并不妨碍画家表现“现实”对象的未来面貌和“现实”经验的真实性。相当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对描写与人物形象和营造情节嗤之以鼻,像害怕瘟疫一样拒绝典型化的艺术创作原则,于是在今天的各式展览中,我们有了许许多多精致的形式,考究的笔墨技艺,却没有留下令人难忘的人的形象。我们注意了作品中占比利越来越大的艺术元素,但是否放松了一个最为基本的标准:人物画中“人”的艺术与艺术的“人”这些起码的要求?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