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的文化品质
本文所属专题:孔仲起艺术专栏
文人画的历史实际上到了宋代已经经过了相当长的发展时期,我们从魏晋六朝的顾恺之、王廙、宋明帝、陆探微,包括宗炳、王微在内,一直到唐代的王维、郑虔、毕宏、张躁、韦偃、阎立本、韩混、孙位、张志和等等。都可以看到漫长的文人绘画历史,虽然从形式上看,苏东坡以前的这些文人画家们还没有到逸笔草草的荒率散淡地步,但这并不表明文人画的传统没有确立起来。因为我们必须弄清楚的一个问题是,文人画的界定到底是局限于外在的文人。墨戏、逸笔草草,还是追求文人的那种独特文化心境与内在的文化品质?在特殊情况下也包括民间的和职业的画家,须知艺术往往来自偶然而非必然或富贵等前提条件。是不是只有游戏的作品才算是文人画,而“十日一水、五日一石”认真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不是文人画?如郭熙的“早春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董源的“龙宿郊民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沈周的“庐山高”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人们经常把院体画和文人画对立起来看待,这样做有很多的弊端:一则,并非所有文人创作出来的作品都可以被称作文人画;另一则,文人所画的精致工整一路风格的作品也未必就不是文人画,犹如宋徽宗的《瑞鹤图》,像赵孟的人物及鞍马,或者像李公麟的作品等等。因此我们如何认真地来重新审视关于文人画的话题,这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我们认清楚,我们强调文人画的意义和价值到底强调的是它的什么东西?也就是说,文人画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假如这一点不能达成共识的话,那么大家谈论文人画就没有意义。正如王维对后世所起的作用一样,文人画的意义正是在于文人通过具体的艺术创作活动,将他胸次内在的潜质印丰满的人文品质于人格魅力融入到了作品之中,谓之因心造境—— 高妙的境界。因而使他们的作品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光彩和文化价值。从形式上来说,水墨与逸笔草草等外在风格上的简单判断根本不足以证明一幅作品是否属于文人画,或者换句话说,逸笔草草等特点并不是文人画的典型特征,它只构成了文人画的一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