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张彦宁:支持企业报我做后盾
2022年10月26日 10:29:45 来源:美讯网
10月8日下午15:35,原《中国企业报》的同事张志方先生传来噩耗:“彦宁今天走了”。并转发彦宁女儿的讣告:“先父张彦宁于2022年10月8日因病于北京去世,享年95岁。”
张彦宁(中)在湖北清江与陈光复(左)孙延祜(右)合影留念。
张彦宁曾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国务院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副主任,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先后任中国企联秘书长、理事长和常务副会长等职。主编《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国企业管理年鉴》《中国企业概况》《中国企业史》《企业经营者管理知识更新教材》《中国企业家列传》,专著《企业改革与管理》《企业发展与协会建设》等。
记忆中,我第一次见到张彦宁是在1999年4月24日。这天上午,“纪念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成立20周年暨更名组建中国企业联合会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长袁宝华作了题为《二十年我国企业改革与管理的发展》的主题报告,理事长张彦宁作了题为《联合起来,把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事业推向新阶段》的工作报告。下午,袁宝华和张彦宁在友谊宾馆分别主持召开了“全国部分厂长(经理)座谈会”和中国企联秘书长工作会议。我作为《中国改革报》的记者,参与会议报道。这时,对张彦宁还没有特别的印象。但是,也许这次会议,使我与中国企联结下了不解之缘。
五年后,即2004年底,经《中国改革报》原社长、时任中国企联常务副理事长孙延祜推荐,我调到中国企联,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兼常务副社长,成了张彦宁会长的部下。从此,与张彦宁的接触多了起来,对他的认识也不断加深。
《中国企业报》创刊于1988年1月4日,陈云题写报头,国家经委主办,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承办,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任名誉社长,张彦宁任报社第一届编委会主任。他在创刊号题为《期望与要求》发刊词中写道:“《中国企业报》要面向经济社会方位,首先要为企业服务,想企业、企业家之所想,急企业、企业家之所急,努力帮助他们解答反映各种实际问题;报纸要有战斗性,敢于支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企业撑腰。同时,对企业的问题也要敢于批评、揭露,热心帮助厂长(经理)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地行使职权,引导企业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健康发展。”
在国家经委与中国企联的领导下,《中国企业报》作为企业与企业家自己的媒体平台,在中国企业界与经济界越来越有影响力,曾经有过辉煌的时期。我在《中国改革报》工作期间,自费订阅,每期必读,剪裁收藏,并在写作中时常引用《中国企业报》有关的新闻报道。但进入21世纪初,《中国企业报》开始走下坡路,最后陷入生存困境。对此,张彦宁忧心如焚。
2004年12月7日,中国企联年度工作会议在天津大厦召开。会上,张彦宁专门谈到企业报的问题。据他透露,他用三个月的时间,动员、说服、激将孙延祜出任报社社长。“我要是你这个年龄,我就去当社长。”后来得知,说这话时张彦宁已77岁高龄。对领导班子调整后的《中国企业报》,张彦宁充满信心。“别的报纸都能生存,我们为什么不能生存”。他号召企联各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支持企业报,“坚决支持孙延祜把企业报搞好”。他表示:“出了问题,我负责,我做后盾”。“如果把企业报搞活了,那是多大的一个牌子,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第一次参加中国企联年度工作会议,作为新来的总编辑不能不发言。我是2004年9月底底接到老社长孙延祜的电话,11月15日周一到报社任职。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对企业报的状况有了初步了解与思考。我在发言中说,企业报确实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要摆脱危机,确实存在着很大、很多困难,但是,我很赞同我的老社长、也是现在的企联领导孙延祜同志的一句话:“没有困难,要我们干什么”。的确,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我相信,在企联领导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合作下,在孙延祜社长的直接指导下,经过全社的共同努力,《中国企业报》一定能摆脱危机,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最后我表示,“新总编、新体制、新版面、新影响、新效益”。
《中国企业报》是中国企联的机关报,中国企联的性质、宗旨和作用,决定了《中国企业报》的性质、定位和办报方向。因此,《中国企业报》应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要报道和服务对象。即:以企业和企业家为本,站在企业立场,反映企业呼声,报道企业新闻,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参与企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中国企业报》的核心理念是:与企业家同行。也就是张彦宁在发刊词中所说的,“想企业、企业家之所想,急企业、企业家之所急”。
基于上述认识,报社新领导班子对报纸的定位、版面和报社制度进行了调整,并大力整顿经营队伍。很快,报社的面貌发生改变,突出表现在报纸版面上。2005年1月7日,陈锦华会长在新改版的《中国企业报》上批示:“很好,初步感觉比过去活泼,有全新面貌、新气象”。《中国企业报》的创始人、中国企联名誉会长袁宝华在回复总编辑的信中也给予肯定:“中国企业报大有起色,内容好,信息多,我天天读,获益不少。”
张彦宁对报纸的变化更是多次给予鼓励。他在2006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专题报道头版写下批语:“今年的宣传版面要比去年好”,比较全面,望不断改进。2009年4月8日,企业报头版发表了题为《企业家应自觉跳出“一个人说了算”的周期律》的评论,引起了张彦宁的关注。他在这期报纸作出批示:“近来多次看到企业报内容有很(大)改进。这期的评论也很好。望继续努力,把企业报办得更好,更有吸引力。”他在《创新周刊》上批示:“‘创新’专刊很好,希望能坚持下去,越办越好。中外企业好的典型都需要从交流中得到启示,也可以从中推荐好的典型入选‘创新型企业’。”
张彦宁阅览广泛,经常在别的报纸上看到的有关文章标注划线批转报社。如《新都市报》(2005年4月20日):《华盛顿邮报抢救发行量》;《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1月26日):《普天同庆春色好华侨华人大拜年》《环球时报》(2007年11月30日):《企业家精神印度远不如中国》。他还把香港《文汇报》推荐给企业报学习:“我看到企业报进来版面有新变,重点报道比较活跃。这个报(香港《文汇报》)不知是否看到,仅供参考。”
张彦宁高度重视报纸的评论。2005年7月1日,企业报发表了新闻评论《警惕:中国出现CBD热》和时评《绿色采购助企业跨越绿色壁垒》。张彦宁在本期头版报纸空白处给予肯定:“这期两篇文章,对企业、对地方的经营行为提出不同看法和提醒,很必要,有点舆论评价之音。要经常有些这类内容,要有独立见解,方能办出报纸特色。”他在《解放日报》(2008年2月20日)《如此“轰炸”不可取》一文标题上方空白处批示:“搞些评论可能更活跃些”,有舆论监督作用,也有利于培养人才。他在《赢周刊》(2008年2月1日)《春兰凋谢?三年巨亏,春兰面临退市危机》一文标题空白处写道:“能否关注春兰的‘退市危机’,系统分析一下,发表个评论?”他在2005年第4期《动态》上就《北京<财富>论坛将留下什么》一文批示:“企业报能否也对此类事,组织些评论或议论,使一些观点能促进企业对一些作法有自己的理性认识。”正是在张彦宁的不断指导下,头版、周刊、专刊、专题等都加强了评论,成为企业报的一大特色。
作为中国企联理事长、常务副会长,张彦宁格外重视调查研究,经常带团深入企业开展实地考察调研。2008年4月21日至26日,张彦宁率领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副会长王远枝、中国企联副理事长胡新欣等一行在西安先后考察了西安印钞厂、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和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我作为记者随行,近距离感受张彦宁的工作作风与企业睿识。
是年,张彦宁81岁高龄,但从他的行走,谈吐、思路,外人根本感觉不到他的年龄。每到一个企业,他都是兴致勃勃地先参观,后展开座谈。他认真观看企业录像,翻阅企业材料,听取企业介绍,做笔记、插话、提问题,十分专注。他常常与企业负责人展开坦诚对话,对一些新鲜的经验给予肯定,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反映了他深刻的企业思想和深厚的理论素养。他对西安印钞厂的“人文管理”很感兴趣,认为人文管理是当今企业竞争的一种“软实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不仅要善于把握机遇,加快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发挥物质资源优势,而且要打造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软实力。临别时,张彦宁在留言簿上欣然写下四个大字:“人文西钞”。在西航会议室,蔡毅董事长提出的“先开枪,再瞄准”的观点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张彦宁认为,这一观点作为企业抓住机遇和重视速度的体会可以,但不太科学。凡事预则立。不深思熟虑,乱打一阵,成功率很低。在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张彦宁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科技创新,要进行科技创新,要有科技创新文化做支撑。在陕鼓集团,张彦宁说,制造商做供应商的提法很好。在日本制造商与供应商是分开的,其他国家的一些跨国公司也都经历过从制造商到供应商、服务商的延伸。他提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制造业企业必须大力推进经营模式创新,重构价值链,增加附加值,努力拓展服务领域,提高盈利能力。考察结束时,张彦宁告诉记者,这4家企业都是位于西安的我国优势企业,在创新方面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具有代表性,他们的经验很值得总结、宣传和推广。回到北京后,《中国企业报》发表了特别报道:《创新观念增强企业竞争软实力——张彦宁西安企业考察纪行》。
张彦宁高度重视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企业家是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主力军。为了“认识企业家,尊重企业家,让历史记住这些时代英雄”(袁宝华语),张彦宁开始主编中国企业家的《资治通鉴》—《中国企业家列传》丛书。经执行副会长、丛书执行主编冯并推荐,由我来为张彦宁起草丛书序言。这使我有机会进一步体会到张彦宁的企业思想、理论水平、民主胸怀与认真精神。
这篇题为《时代呼唤世界级中国企业家》的序言,从搜集材料,三易其稿,到最后定稿,经历了四个多月。在这一过程中,张彦宁对文中思想观点的表述,企业企业家案例的选择,国内外有关材料的引用,包括一些段落结构、小标题、词语表达等方面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他不仅在文稿上修改,还打来电话沟通。基本定稿后,张彦宁又稍改了几处,并请冯并同志再看一次。“如可行,可先行在报上发表,听听有何反应后,再作为‘序’使用。另请校后再印时送我4分,拟送几位会长审阅。”他在定稿上批示。
《时代呼唤世界级中国企业家》全文13000多字,包括中国企业家的诞生、中国企业家的精神、中国企业家的贡献、中国企业家的新使命四大部分。该文在我国第一次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企业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提出了我国企业家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新使命和新要求,努力成为国内一流的和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大企业集团。这篇序言正因为经过张彦宁的多次修改,集中体现了他深刻的企业思想,所以,发表后在企业界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
(作者系原《中国企业报》总编辑兼常务副社长,现为美国《美中时报》总编辑)
(责任编辑:林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