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复制为何走入歧途?
不过,二玄社复制的古书画一样没有逃脱盗版的问题。作为日本企业,中国内地博物馆古书画的版权,二玄社又很难得到,所以近10年来,二玄社只有通过与中国内地复制业合作才有新的版权进行复制。
2010年8月底,台湾《自由时报》报道二玄社面临破产,有可能被另一家以印刷与复制着称的中国企业雅昌收购。截至记者发稿,二玄社的易主问题还是没有最后的确切消息。而雅昌方面对记者表示是,他们一直在努力收购,但目前还有一些法律问题无法解决。有分析认为,版权问题的牵扯可能仍是所有问题的核心。
实际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昔日二玄社的技术优势早已荡然无存。在2004年之后,国内企业自主研发设备及耗材、研制的纸张比二玄社更加接近真品。以往二玄社用的是胶印,油墨会反光,失去中国画的韵味,而目前中国企业已经突破这一点。二玄社的衰落并不多么意外。
至于盗拍与翻拍,也不再像以往想象中的粗陋不堪。对此,高英凯说:“有的企业的确是在盗版人家复制的书画,按照道理来讲,这样翻拍的东西,信息会损失,你总没有人家第一版拍得好吧?可是,现在电脑技术很发达,稍微调整一下,只要认真做,印刷出来的东西其实看不出来。”
任何人只要花几万元买个印刷机,就可以把古画惟妙惟肖地印在各种材质上,这就是今天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拼技术几乎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科技的日新月异足以抹平任何工业差距。深谙印刷之道的行家,因此对于中国1∶1艺术品复制的前景并不看好。“市场一大,单纯做复制,必是死路一条。”吉平对此深有感触。
理论上说,无论是一鼎轩也好,百雅轩也好,雅昌也好,真正可以在行业立足的根本不在技术上,而在其数据库。对这些企业而言,数据库的自我保护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未来的复制之路就会走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