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蔽与显现:抽象艺术需要的不仅仅是市场
一言蔽之,抽象艺术能否复兴,在本质上与艺术市场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关键的地方仍在于,我们是否能建立一套有别于西方抽象艺术的艺术史话语,将中国的抽象艺术与它身处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语境联系起来,从而在艺术史的梳理与书写中呈现出它独特的意义与价值。换言之,抽象艺术史的书写既是一个“去蔽”的过程,也是一个显现抽象艺术价值的过程。事实上,当下与抽象艺术有关的市场行为仍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否则就会催生出大量的“伪抽象”[6]作品。而“伪抽象”与抽象之间之所以难以甄别,就在于我们既没有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评价抽象艺术的价值尺度,也没有形成一个学理化的艺术史的叙事原则。正是从这个角度讲,抽象艺术的复兴不仅需要艺术市场的推动,更需要学理上的进一步完善,不然,抽象艺术的复兴就将沦为空谈。
注释:
[1]批评家易英先生对20世纪80年代抽象艺术具有的前卫特征曾做了深入的阐释,参见易英:《当代中国抽象艺术的发展》一文,收录高名潞主编《美学叙事与抽象》,四川出版集体 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61页。
[2]参见何桂彦《抽象水墨的类型》一文,《人文艺术》第6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3]参见《中国极多主义》一文,《另类方法·另类现代》高名潞着,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4]批评家王南溟也曾谈到“后抽象”,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抽象艺术在后现代阶段如何走下去的问题。参见王南溟《“后抽象”个案——天津美院2004级学生的作品分析》一文,《美学叙事与抽象艺术》,高名潞主编,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6月版。
[5]参见何桂彦着《走向后抽象》,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年8月版。
[6]参见何桂彦:《貌合神离:浅议当下的“伪抽象”绘画》一文,《东方艺术财经》,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