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好吉林城的象征
本文所属专题:刘学义艺术专栏
三、在“中华雾凇文化一条街”上为历史文化名城塑雕立碑
凡是名山都留有文人墨客的文化遗迹,泰山最为突出,每到一处都可以看见以各种形势出现在眼帘的壁文石碑。北国凇都的文化遗迹在哪里?具有吉林特色的文化遗迹不是在山上,而是在松花江畔!300年前,吴兆骞、杨宾都分别在吉林城创作了一首名曰《混同江》的诗篇,虽然两首诗篇都创作于同一时代、用于同一诗名。但是,他们却用不同的创作方法赞美吉林松花江。清初1689年10月21日,杨宾在乌拉城(吉林)作的《混同江》,其中有:“虎踞与龙蟠,形势良非假。莫漫数金陵,渤海亦其亚。”词句,把渤海(吉林在唐朝,曾是渤海都督府治所。清朝吉林将军辖区曾经是包括沿海线的,包括库页岛在内的沿海湾地区都沿用唐代旧名,称之为渤海。)的松花江与金陵(南京)的长江相比较。
清末1907年,任东省铁路交涉局总办的宋小濂作的《松花江行》诗篇中有“中权(沙俄)直据松花江,水陆贯穿心腹里。”
三百年前杨宾作的《混同江》诗篇一开头就有:“浩浩此江流,万古争日夜。我来独非时,但见寒光射。”与宋小濂一样,从诗情画意之中可以看到他们一颗颗爱国的心灵。
1682年3月,康熙大帝东巡吉林时作的《松花江放船歌》,其中有“浮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从此以后,吉林便有了皇封雅号“江城”。
吉林省,是根据吉林这座中心城市得名的。吉林,是全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地方。吉林名称的由来,是建设“中华雾凇文化一条街”的启迪素。吉林二字,是满语“吉林乌拉”的简称。吉林译成汉语是“沿”,乌拉译成汉语是“江”。连起来读就是“沿江”的意思。吉林即然是一座沿江古城,那么就应该建设好吉林城市的象征,不负古城名称的由来。
“山映夕阳分五色,水流明月荡重光。门前即是西湖景,船厂天然避暑乡。”岁月悠悠的过去了百余年,然而今天读了清代学者沈钧平的诗句,还是有一种催人思绪万千的力量,把“西湖景、天然避暑乡”建设得好上加好!
寒江碑林:将康熙、乾隆在吉林创作的诗情画意《松花江放船歌》、《江中雨望》、《泛松花江》、《松花江网鱼最多颁赐从臣》、《松花江》、《咏吉林风光三首诗》等作品,还有每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讴歌吉林景观的作品,分别以各种形势刻立在“中华雾凇文化一条街”上,从而使历史文化名城冉冉扬名。
在松江西路(古船厂、吉林水师营遗址)塑雅克萨自卫反击战雕像,展示“吉林劲旅天下最”那历史文化名城的英雄形象。
塑以造船为背景、以吉林水师与沙俄做战的大型雕塑群,引导游人不忘中华民族受欺凌侮辱的历史。
再按李维民的革命回忆录,塑一组“凇都烽火”大型抗日英雄雕塑群。
冬天,在“中华雾凇文化一条街”上,有条件在吉林大桥至铁路桥的外环江路上制做以吉林历史文化题材的雪雕、冰灯,弘扬吉林古城历史文化,从而使吉林具有“国际旅游城”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