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论语》?
《八佾》则是要人们认知社会、了解社会,只有认知了社会、了解了社会,才能树立起各自的世界观,有了这些观念,才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里仁》就是围绕着各种价值取向而展开的,只有具备了内在的仁爱之心,才能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建立好人际关系,才能获得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价值观念树立不起来,遇事则无法判断是非曲直,获得的必然也就是烦恼与痛苦。《公冶长》也是围绕着“仁”展开的,具备了“仁”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才能真正立起来。立起来的人就如公冶长、就如南容、就如宓子贱,子贡、冉雍虽然也可以说立起来了,但他却是个“器”,所以子贡的“立”是有缺陷的。其他如子路等人,无不如是。所以,一个人要是要想树立起做人的根本,关键就是要学、要仁、要会用理智控制感情。《雍也》篇表述了具备了“仁”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才能真正立起来,《述而》篇则是说明一个人在立起来时,必须遵循天道的道路和规律,否则就是假立,伪立。再说了,不遵循天道的道路和规律,实际上也立不起来。《泰伯》篇从泰伯讲起,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孔子都是在论述一个人类所应共同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即不为私欲的“公天下”的思想。因为人类只有拥有了这种人生观思想,人类才能得以进步。也就是说,在自己立起来的同时,在争取自己更好的生存空间的同时,要用智慧,用信誉,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选择最佳的行为方式,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仁爱。也就是说,必须要立起一个以“公天下”为核心的人生观,这样,人们才能在这个人世生活中得到应该享受的快乐。《子罕》篇则是说,一以贯之的思想即是要求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人而怎么样做好一个人的思想,而做一个人,最主要的是能立起来。立得起来,才能“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立不起来,当然也就是又惑、又忧、又惧了。因为没有树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就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迷惑于大千世界的无限复杂性。《乡党》篇描述的是孔子首先“正己”,也是孔子立起来了的表现。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即要求用“实”来符合“名”所规定的要求,或用“名”所规定的要求去纠正已经存在或变化了的“实”。从而肯定了“正名”的逻辑价值和名辩的社会作用,同时还揭示了“正名”思想中的逻辑价值。
《先进》讲立起来的思想观念“过犹不及”的问题。而具体分析“过犹不及”,亦要审时度势,不要过分、过头,也不要不及,才能充分地体现出“仁、义、礼、智、信”的高尚境界,所强调的是,立起来后不惑的问题,“不惑”就是辨析,善于辨析才能不惑。《颜渊》篇最关键问题还是一个,不惑!也就是不要迷惑。也就是立起来以后的“不惑”问题。立是立起来了,可我们还是会迷惑于很多东西,所以孔子用了十年时间来解决“不惑”问题。“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惑以后,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子路》篇皆是在讲一个人为人处世时所应采取的立场、方法,不惑于世事、不惑于仁爱的方法,以及开展全民教育问题。而开展全民教育,也是旨在教育人民,要在日常生活中,选择最佳的行为方式,不迷惑,以达到或是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宪问》篇则是接《子路》就开展全民素质教育问题而接下来的,也是旨在教育人民,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是,立起来以后的不惑问题,只有不迷惑于人世,人们才能争取到成功的人生。而不迷惑的办法只有学,只有提高素质修养。《卫灵公》全篇一气呵成,首尾相连,节节衔接,即是将仁、义、礼、智、信的基本原则一直贯通下来的。之所以讲“仁、义、礼、智、信”,之所以举了那么多正反两面的例子,其实都是在说明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中,用智慧,用信誉,用最佳的行为方式,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就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的道路。“本立而道生”,根本的东西树立起来了,道路也就能生成。《季氏》篇讲名正则言顺,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这一辈子不知道要碰上多少事,怎么样处理这些事呢?那就是要正名,要坚持正名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各种事情。这就是人生道路的辨析问题。《阳货》篇则是围绕着人的荣辱观而展开的。要树立什么样的荣辱观?要学习,要学会辨析,我们才能拥有面对人生、面对社会的荣辱观。《微子》篇着重说明我们只有立起,不惑,才能做个人材的问题。《子张》篇讲控制自己,控制自己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控制自己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控制自己与人建立起相互亲爱的关系,等等。不善于也不会控制自己,就不能很好地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就不能很好地寻求最佳行为方式,就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也就不能创造出自己良好的生存空间。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控制自己就会走偏、走歪。而“礼”—— 社会行为规范,就象是人生道路两旁的防护栏,标记,时刻提醒着人们不要去逾越去触犯。《尧曰》篇讲“命”与“礼”的问题,为什么提出“命”与“礼”的问题?“五十而知天命”,因为天地间的规律问题与人世间的发展趋势问题和社会行为规范问题乃是一个人最必须要懂的事情,人的道路必须要遵循、服从天地的道路。只有弄懂了这些问题,才能寻求最佳的行为方式,才能用智慧,用真心诚意的信誉,才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一个君子若是没有弄懂这些问题,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而要弄懂这些问题,就全在于学习,学习而且时常不断调节自己,才能在这个社会里、这个世界上获得良好的生存空间,才会有愉悦,才能真正自立起来,才能不惑,才能知天命;才能与大部分人平等地、共同地生存下去,共同地获得良好的生存空间。这就是《论语》一书所要说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