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观点交流

迈克尔·杰克逊和我们时代的精神贫困

2010年01月05日 09:44:57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在没有录音录像的时代,你要想娱乐就得自己弹琴,而不是要死要活地当某大明星的粉丝。杰克逊的粉丝和我们这代人一样会老的,到那时他的作品或许被年轻人看作是老头儿老太太们的怀旧曲。

在迈克尔·杰克逊葬礼前,我投给《东方早报》一篇文章《杰克逊热可以休矣》。值班的编辑是个非常有职业精神的年轻人,他对我的观点严重不同意,他发短信希望我不要无视杰克逊对人类心灵的震撼。但他以“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要扞卫你说话的权利”的精神,在葬礼那天,将我的文章以《迈克尔·杰克逊热可以告一段落了》的题目发表了。我随即也把原文贴到了我的博客上,两天时间引来两万多点击,一千多条留言。留言中99%对我加以痛斥,80%以上是辱骂,甚至有“弄死薛涌”之类的暴力语言,这在西方社会几乎可以被视为是死亡威胁,到了要打电话叫警察的地步。我当然对此并不抱怨。如同我一向强调的,“网络民意”的崛起是中国的巨大进步,即使在这一过程中不免泥沙俱下,也要对网络的言论自由悉心保护,切不可因小失大。我只是有点为杰克逊本人伤心。他大概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粉丝会以这样的面目出现。这种狭隘、容不得不同意见的声音,大概和他的音乐不那么和谐吧。

我在我的文章中不过是引用了纽约一位共和党议员的话,说杰克逊变态、生活低俗,媒体对他的死报道过分。我之所以对这番评论表示赞许,不过是因为当时媒体对杰克逊的“伟大”有一边倒的过誉,这位议员终于表达了不同的声音。我个人则并没有说杰克逊的音乐不好。我只是说他不是莫扎特,不是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地位还无法盖棺论定。如果一定让我说老实话,把他和莫扎特、贝多芬比,实在是天大的玩笑。同时,我虽说他是个变态的人(其实这是连他家人都说过的),但把他的变态归之于从小受父亲的虐待,我觉得很值得同情。其实,看看美国主流媒体,也不妨对此进行反思。比如《纽约时报》在他葬礼的两天后就发表文章,批评和讽刺对杰克逊的狂热,还特别点名批判了某些政治家对杰克逊的过誉,斥责这些人:“你们如果没有能力做严肃的事情,就干脆什么也不要做,不如留着精力祈祷和冥想。”其实,我绝对不是个反杰克逊的人。我们一家在这个问题上也很有分歧。妻子从大学起就听杰克逊,认为他的歌有些非常好。我是古典音乐迷,但一直意识到莫扎特在他的时代大致就属于流行音乐,文艺复兴虽然有古典文化的渊源,但也和俗文化的动力密切相关,因此从来不小看流行音乐。比如我就很喜欢披头士(The Beatles),认为杰克逊确实有不少好作品,但20世纪流行音乐之王应该是披头士而不是杰克逊。我的10岁的女儿则是家里惟一有音乐训练的人,每天练一个小时的钢琴,自己也作曲。可惜,尽管我敦促她听听杰克逊,并愿意坐下来和她一起听,她则用古怪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爸爸,你拿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给我听是什么意思?”她觉得一切都太喧闹、太夸张、太粗糙。她还告诉我学校里杰克逊无所不在,是许多孩子的偶像,许多男孩子都模仿杰克逊,早让她烦透了。

我们这三个人的小家庭,虽然彼此关系非常紧密,每天都在讨论各种问题,但大家的成长背景和口味是很不一样的。为什么13亿的中国社会,大家的口味竟这么单一,乃至崇拜杰克逊到了疯狂的程度,容不得一个“不”字?这种崇拜,是说明了杰克逊的伟大呢,还是说明了我们精神的贫瘠?

(责任编辑:吕子)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