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观点交流

叶永青:宋庄是包子,艺术家是馅

2009年12月24日 09:53:34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叶永青的工作室最早就开始说要拆迁,艺术家的反映也比较激烈,甚至有很多人还写信、做论坛抗议。但目前整个艺术区的状况还比较稳定,据说是不在朝阳区这次大拆迁的范围内。叶帅前几天还和朝阳区的区长见过面,问过拆迁的事,得出的结论是:拆是挡不住的趋势。

同样面对大拆迁的叶永青对自己将要去哪儿并没有多做考虑。如果能不拆,他自然特别高兴,但他也在为拆迁做着准备。今年他做了好几个展览,按理说今年金融危机,做展览并不是好的选择,但通过这种方式,他把自己的作品都分配去了各个画廊,工作室差不多已经腾空了。一旦拆迁,他就不要工作室,就去跟画廊或者跟别的什么单位签合同,把画廊当工作室用。但他还是感慨,自己去墨西哥看弗丽达•卡罗的工作室,心里很感动。艺术家早已不在人事,但工作室里依旧有他的气息,她养过的猫和孔雀,以及它们的后代还在那里生活,她浴室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伸进头去闻闻里面的香味。这看起来虽然是物质,但是它焕发出来的能量是精神上的,在中国却没有这样的东西。

叶永青与其他面对拆迁的艺术家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他曾经是一个艺术区建设的大运营商。在叶永青眼里,艺术市场里最大的泡沫就是艺术区,尤其是艺术家工作室。回过头来一想,从北京四环开始直到机场路沿线,看到的比比皆是的就是艺术家工作室。刚刚毕业的学生也住在这里,每个人都拥有两、三百平米的巨大工作室,景象的确令人感到很惊讶。叶永青说:“在某种意义上,这是藏污纳垢。其实是发展太快的社会还来不及把这些土地的价值体现出来,所形成的一个发展的空隙。现在土地飞速的上涨,艺术家这样的占有土地资源,其实与自己所生产的价值是不成比例的。”

现在所有的艺术区,没有合同是跟大房东签的,而且没有任何一个土地的拥有者愿意把自己的土地签给艺术家。土地是在不断增值的,所有人做的都是临时协议,不过是这几年的土地暂时想不到其他好的用途,暂时给艺术家用一用。在使用的过程中,无疑艺术、文化给土地带来了增值,但其实换句话说,这些土地哪怕闲置也在增值,艺术家只不过暂时填补发展的空隙。艺术家都是在跟二房东签约,二房东的承诺是可以无限夸张的,因为他没有法律依据。承诺有什么用?政府规划一来,所有的二房东都躲得远远的。

叶永青觉得任何资源都是被分化、有等级的,现在谈的是绝对平均值是不现实的。艺术区怎么样做才能既体现土地价值,又能让艺术能在里面生长?前提就是要分化,不然会造成悲剧。最极端的例子是曾经有一群年轻的云南艺术家,凑钱在索家村租了一间房子,他们为它起名为“候鸟的天空”,这是他们当时的梦想,希望能在北京有一片自己的天空。结果当时哗就拆掉了,二十多个人的钱,转眼就灰飞烟灭。如果不能找到新的办法,这种悲剧还会出现。可能很少有艺术家能从这种角度想问题,也有人说这种说法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也许大多数艺术家想得更多的还是自己的诉求,却很少想到真正的艺术区是需要能够长远发展的,也没很少有人帮助政府决策规划一个真正稳定、长期性、持续、公开、能够跟社会对接的艺术区的方式。

(责任编辑:吕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