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典当应该怎么走?
艺术品典当问题是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在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发育初期,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所以,对中国艺术品的典当问题的解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与现实意义。
艺术品的典当虽然形式多样,但总的运作流程是基本一致的。概括地说,艺术品典当的运作流程可分为五步:一是鉴定。鉴定的难度不仅在于真伪的判别,还要对其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做出判断;二是评估。不仅要对艺术品本身的优劣高下心中有数,还要熟知市场行情,尤其是当市场波动很大时,必须对行情的变化了然于胸;三是价格协商。典当行的估价和委托人的心理价位如果有很大的落差,就会有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四是封样。将艺术品用骑缝签字封存于金库,实地录像;最后是支付当金。
艺术品的典当可以以拍卖价格为基础,但如果一件艺术品承保前的估值和实际拍卖价格相去甚远,那么典当公司就很难兑现。由于目前国内的拍卖市场比较混乱,实际的拍卖价格水分很大,这让保险公司不得不谨慎行事。即使典当公司与送典人在价格上达成一致,也很难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特别是目前艺术品市场造假的情况比较严重,有些赝品甚至可以瞒过专业人士的眼睛。比如有人拿价值几百元的赝品到典当公司典当,说是价值很高,但典当成功后,又不赎回,典当公司的损失就会很大。
①流通性差。艺术品的流通性比之证券远远不如;而股票除节假日外,其他时间都能交易,进出十分便利;但艺术品主要通过拍卖会、画廊、艺博会或私下交易。藏家如果在缺钱时想兑现自己收藏的艺术品,常常是高价进、低价出。②真伪难辨。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造假手段从以前拙劣的低仿变为如今欺骗性极强的高仿,令投资者大伤脑筋。③潮流易变。供求关系及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改变致使艺术品价格难以预测,寻找稳赚不赔或“四两拨千斤”的艺术品难上加难。④品相难以保持,发黄、折皱、破碎都会降低艺术品的价值。此外,艺术品没有防御风险的工具,且优秀大师凤毛麟角。因此,艺术品投资巨大收益的背后存在相当大的风险。
当前,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展,主要涉及的不是股票市场,而是刚刚建立的一点点资产与信托市场。而艺术品典当这一块虽然无大的政策限制,但发展很慢,现在还很弱,需要政策扶持和配套。如果说有约束的话,就是越来越难以设立及按准金融机构监管。但就眼前来看,艺术品典当是一个突破口,可以初步地将艺术品资本化,让更多的资金流向艺术品市场,使艺术品市场做大做强。近年来,各大艺术品聚散地几乎都成了国内外保险界、证券界和银行界等金融领域人士以及民营资本的聚会地,艺术品典当也一步步逐渐上演与资本共舞的局面。
比照境外成熟市场的经验,利用艺术品进行融资还是比较基本和原始的功能。在西方,艺术品增值税高达28%,采用艺术品担保融资的方式,能产生一个衍生功能——避税。由此可见,艺术品典当在我国只是艺术品市场当前发展阶段的一种融资服务,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日趋成熟,其会升级为新的业务。外国银行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财产品和极为丰富的理财经验近乎贪婪地蚕食着国人的富裕资金,国内银行的介入也势必会挤占画廊与拍卖的生存空间。事实上,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如果没有很好的体系保证,诸如拍卖不保真、交易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等风险也就很难排除。因此,风险监管体系不可或缺。可以与有经验的艺术品典当行合作,组建投资顾问团队,开辟出口渠道,引入典当咨询机构,实行组合投资等来摊薄风险。并加大艺术品市场整治力度,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实现投资资金运转效率与收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