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观点交流

兵马俑到798的距离 当代艺术的另一种生存轨迹

2009年12月09日 13:38:50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现在,纺织城艺术区的近3万平米厂房分为ABC三区,均出租出去,三分之一为职业艺术家,他们大多像苏丹和席红哲这样,刚毕业不久,靠家人资助和自己做些零工为生,寄希望于未来功成名就。其他人则多数有一份工作,或为设计师、商业摄影师,或在博物馆,当代艺术只是他们半职业的爱好。

西安的艺术家有着长安画派的传统,同时又生活于一个积淀深厚的城市,传统的学院教育艺术家应该与古老文明发生关系,而生活于网络世界的年轻人,又在主动割裂自己与这座城市的关联。“他们的感觉就是只是偶然生活在西安而已。”岳路平说。这很像西安秦岭中的小群落与纺织城的对应,西安的一些中年艺术家在秦岭修建宅院,安宁生活,与世无争;而他们的子女很多从事艺术,则将工作室设立在纺织城,积极参与北京的展览,追求成功。

艺术节开幕已经一周,席红哲和苏丹还留守宋庄的展厅里,有时,像方力钧这样的宋庄“地头老大”会独自到展馆转转。岳路平走上去和他聊天,方力钧不说话,笑着用小相机拍照,席红哲和苏丹则怯怯地叫一声“方老师”,然后退守一边。没有“大腕”在的时候,这些年轻艺术家则会很自信地评价自己,“说实话,我很想把西安的文化和我自己的作品扯到一块,算是一种策略吧。”席红哲不避讳地说,“如果不考虑策略的话,我的作品和西安本身没有关系。”席红哲和苏丹分别出生于咸阳和宝鸡,呆在纺织城艺术区的艺术家大多数是西北人,他们毕业于西安美院或者在当地文化圈工作,但西安本地人并不很多。

在北京,艺术区的发展与市场直接相连,大批艺术家进驻艺术区的企图就是为了引起藏家和批评家的关注。但在西安的艺术家和市场的关联不大,直到现在,西安尚无经营当代艺术的画廊。岳路平曾邀请如希克、费大为、顾振清等知名的藏家和批评家来到西安,试图为他们的作品打开市场,但他承认“这样成本太高”。于是,岳路平根据自己参加国际驻地艺术家计划的经验,有了做“前店后厂”的想法。他们联手在毗邻宋庄小堡的辛店租下一座院子,西安纺织城的艺术家们轮流进驻,作为西安艺术家们的“前店”,与北京互通有无。

这是一个由原木做房梁,挖了鱼池,种满植物的院落。席红哲和苏丹这段时间就住在这里。另外还有两名4年前从西安美院毕业后就来到宋庄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大多也与网络、卡通有关。不过主攻卡通绘画的艺术家开始嘟囔着,“前两年卖得还可以,现在市场不行了。”居住在西安群落展区不远处的艺术家李伦,也去观看了后辈的展览。他认同这种艺术家群落对于年轻人的帮助,“这种艺术家群落能激励一个人去画画。”他坐在自己满是风景画的工作室里说。但是因为年龄差距,李伦并不喜欢这些作品。今年已经68岁的李伦代表着新中国最早的美术创作思想, 60年代进学院系统学习绘画,毕业后从事教育和宣传工作的他,认为绘画“一定要表达真善美”,所以,他至今仍然选择与政治无关的风景油画,走遍中国名人故居,用记录方式将其逐一呈现,且对于年轻一代的政治波普或者网络灵感的创作并不感冒。而早在80年代开始,西方美术思潮席卷中国,当代艺术理论已彻底接管了年轻的一代。 ★

(责任编辑:吕子)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