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书法艺术的发展浅谈
相关链接:魏世滔书法作品欣赏
在纪念王懿荣先生识出甲骨文字110周年之际,刘继贤先生、谢世宽先生敦促,写点有关甲骨文方面的文字。由于本人爬格功力尚浅。语无论次,文无章法,只能是抛砖引玉。
一、甲骨文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高潮
纵观甲骨文书法艺术的识别发展史,现已110年整。从识别延伸到与书法艺术结合在百余年中有两个高潮。
第一个高潮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四堂”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对甲骨文研究。从识别到与书法艺术的结合。由于,当时资料短缺,老一辈学者以警人的毅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辉煌。从四五千个甲骨文字符号中,释解出近一千多个符号字义,这对以后甲骨文研究起到了奠基作用。
第二上高潮即改革开放后,胡厚宣,陈炜湛、扬开南、王宇信、徐中舒、陈世辉、崔恒长、王明阁、安国均、刘兴隆、刘继贤、李来柱、徐自学、魏峰等一大批学者和书法艺术家,掀起了全民族学习研究高潮。
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组织有如雨后春笋,有北京殷商学会,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山东甲骨文国际交流中心,江苏甲骨文学会,河南驻马店市甲骨文金文研究会等抛起了群众性热潮。
出版的着名论着专书近200种,论文着作多达万条,是前50年的10倍之多,参与人数更是无法祥尽统计,真可以算是洋洋大观了。
真正的扩展其表现空间,将商代甲骨文书法所具有的艺术境界,审美取向及其所采用的表现方法与技艺,都试图层层揭示开来,既有感性的具体分析又有理性的抽象概括,如何挖掘古文字书法的精华,如何运用古文字来进行书法艺术再创作。
让古文字书法这棵老树发出新芽开放出艳丽的奇葩,从而真正发扬光大古文字书法艺术这一重大课题。
王宇信教授说得好:“数以万计的有关殷墟研究论文,报告和专着,不仅为研究提供了大批新资料,而且对继续发掘殷虚,保护殷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从而实现了由无意识向有意识,更生动地飞跃。因而这些论着,也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就是把学者们的研究成果通俗化,大众化,从而使学术走出考古学家的书斋,走向社会,走向人民大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