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视觉的历史与文本化
丹托艺术哲学的当下阅读
三、中国语境读丹托
由于丹托哲学理论的丰富性,甚至由于写作时间前后跨度大,他的观点不乏矛盾与修订之处。这是我们目前在研究、阅读丹托需要注意的,否则容易把丹托绝对化,或轻易放弃了他的理论价值。正因为其理论的建构是依托了一套历史文化的关系,所以如果不熟悉这样的立论背景,就会觉得他的结论很突兀。其实,从艺术实践和艺术史写作角度看丹托,其理论涉及诸多让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和实际问题,也凸显出其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阅读丹托的难度,在于今天的时代不强调哲学体系的建构,多倾向于解构和碎片化。相反,丹托是以整体的体系来展现他对历史、哲学和艺术的阐释与理解,只有在这样的框架下,我们才可以分析丹托,同时也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多样化的艺术世界里确立我们的艺术历史脉络与立场的一种姿态和气魄。否则,对于许多的外来文化,我们如抱着虚无的态度,则无法在多变、多元、多极的文化的世界里自信而宽容地建立新的文化和艺术哲学。因为历史就在我们面前,我们无需沉浸在一种过于自恋的排斥二分法、二元对立、中西文化差异这样的分裂文化精神中。二分也好、中西也好,都是事实存在,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与行为的总结,也是一种方便的方法,而并不是意识形态的对立。承认这样的区别和差异,是真实对待事物与世界的态度,也是建立自身的新文化理论与体系的包容心态。
对丹托的阅读与分析,就涉及到文化历史的身份关系和文化包容与发展的多元视野问题。特别是在今天,在我们讨论文化与艺术的身份时,自觉不自觉地多了一些反西方文化的倾向,多了些在政治语境的话语下以意识形态的态度来对待当前的国际艺术现状和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语境中的局面。无形中,在我们判断和研究外来文化时多了一些要自我隔离的倾向和观点。因为近来在我们的当代艺术批评与讨论中,这种声音不绝于耳。这是很可怕的文化退步主义和面对新事物、新现象的恐惧心理。在此情景中,丹托从事的研究和写作就不失为是我们的一个参照系,成为我们秉持一种包容文化观的借鉴对象。正如丹托所言:“多元主义是艺术宽容的状况。做到宽容其实很难。但是又没有如何宽容的客观标准。在中国,传统的笔墨绘画有很大空间,也有单色绘画和多色绘画的空间,也有一切事情的空间,就像纽约一样。我们必须学会彼此相处。越是有更多的选择,世界就越丰富。”[24]
2009-4-23 于中央美术学院
[1] 今年来中央美术学院讲学的美国哲学家、艺术史家David Carrier甚至说丹托已经取代格林伯格,成为美国当下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
[2] 丹托,《艺术的终结》,欧阳英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78页。
[3] 同上,第4页。
[4] Carrier, David, “Danto as Systematic Philosopher or comme on lit Danto en francais”, in Danto and His Critic, ed. By Mark Rollins, Blackwell, 1993,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