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奖“造假”疑云重重 折射摄影界生态恶化
近年来,摄影界频繁曝出造假丑闻。2006年,第二届华赛奖获奖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被网友发现,其中楼房同时倒塌的震撼瞬间是PS拼贴而成;2007年,参加第16届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活动的一位作者自曝作品《为什么不回家》中的云彩是合成的;2008年,获得中央电视台《影响2006》的新闻图片《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被网友发现是PS合成图片;2008年,首届华赛获奖作品《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被曝,图中鸽子是PS上去的。网友将“林一爆、王云彩、刘羚羊、张鸽子”的称号送给拍摄者,现在又诞生了一个新名字:“桑剽剽(或桑白山)”。
调查组从北京飞到吉林又回了北京,可迷雾还未揭开。桑玉柱接电话就摁断、孟铁换了手机号码、温波停机。网友在许林博客回帖中津津乐道着人事关系、组织内幕等各种真假莫辨的信息。
事件的每一方都在等“说法”。但一位网友在博客回帖中说:有些事情不需要“权威机构”来鉴定,简单的事情不必复杂化。而一些摄影界业内人士则认为,这件事在技术上已经没什么可探讨的,并建议不要再纠缠于照片的真假,“这不是实质”。
充满猜想的故事永远具有吸引力。“为什么上网了才调查,这个时间就有问题。”郎琦这样说。一位不愿署名的内部人士说,这件事一两个月前还有扭转的希望,现在拖了这么久,积累了很多社会情绪,不好处理。一位业内人士则认为,金像奖造假事件背后远不止“真与假”这样简单,它折射的是摄影界生态的基本现状:盘子大、门槛低,大量有钱人得以进入,他们把经商的规则很顺利地带进来,却对艺术标准问题不感兴趣,这造成摄影界生态的急剧恶化。
但任何问题的讨论都无法直接跨越真与假这个最初级别。也正是因为门槛低,谁都可以发言,“打假”才从圈内家务事逐渐变成了公共话题并引起波澜。“摄影奖项的评选要从暗房里走出来。”许林这样说。与之前打假事件就PS论PS不同,这次人们似乎更对“暗房”充满好奇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圈内资深人士甚至对这件事的结果都不太乐观,他认为最终很有可能只是因为“合作作品”不符合要求收回奖项,而不再去追究“造假”与否。但他同时认为,这才只是序幕而已。就像每一次的争论,总要从最简单的真与假这个常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