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心路·足音
本文所属专题:施江城艺术专栏
▲万里长江,流淌着古老的华夏文明,源远而流长。现代大坝的横切,并没有也不可能阻断大江东去,只可能中华文化完成新的跨越,新的升华,如同楚凤凰,在涅盘中获得新的生命。
现代中国的发展,不仅需要摧毁千年文化桎梏,从而迈进现代社会。同时也需要保守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保守中华文明的底蕴和制高点,不仅需要反思与自省,同时需要自尊和自信。放眼中国与世界文化发展长远趋势,认清这一点,尤为重要。
三峡逝去了,凤凰涅盘,绚丽的羽毛正在化为灰烬,骄傲和妩媚都已过去。不死的只是灵魂。然而只要魂魄存在,凤凰又会新生。新生的凤凰依然还是凤凰,而不会变成鸵鸟与火鸡。
――1998.12《艺术手记·凤凰涅盘》
▲比较一下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美学精神是很有意思的。黄河与黄土高原体现的是一种凝重深沉,悲壮而苍凉的美;是一种朴纳而原实,坦荡而雄浑的美;是一种裸露无华,质朴而坚定的力;是一种不尚雕琢、混沌而空寂的神秘;是一种苦涩而伟大的悲剧魅力;是一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博大包容的宇宙意识。
而长江文化的美学精神是一种雄健畅达、清韵而激越的美;是一种浪漫飞扬、精妙而瑰丽的美;是一种陆离多采、灵动而飘渺的神秘;是一种超越生死、知命达观的生命魅力;是一种“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流观宇宙大生命的运动意识。
――1993.11 《长江三峡的美学特质》
▲西方文明的核心是分析型、扩张型的活泼进取的民主精神。这发源于古希腊的文明核心,经过地中海文化圈,大西洋文化圈到太平洋文化圈的演进,西方文明几乎渗透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而东方文明的核心是综合型、内敛型的阴阳平衡的中庸之道。这发源于中华文明的核心,始终在相对封闭的东亚文化圈中缓慢地演进
我无意在此诠释东西方文明的历史和未来。但必须指出华夏文化不会沦为博物馆的玛雅文化,也不会成为印弟安人的保留地文化。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而是因为中国文明中包含着构成未来世界文明所不可缺少的基因。如同彼岸的支撑点,是此岸无法替代的。否则,新世纪大桥就无法架起。也如同蓝色永远无法代替黄色一样――如果我们可以把西方文明看成海洋般的蓝色,而把东方文明看成大地般的黄色的话。即便善于扩张的西方人中的智者,也逐渐醒悟到无限制的扩张与摧悔,到头来也是自身的毁灭,逐渐发现中华文明中有他们所不具备却为自身发展所必须的文明基因,发现黄色是不可替代的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