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画《春蚕》
本文所属专题:谢志高艺术专栏
(12)处理为在四娘房内床上,这样与文字说明更贴切。突出刻画紧捂胸口的双手,这是全画最集中、最突出的部分。
(13)老通宝深深地弓下腰,与泥墙浑然一体。
(14)一般。
(15)过场戏,全家的视线集中在四娘手上。
(16)室内背景全用浓墨涂染,以突出在黑暗中求生存的老农形象。
(17)荷花孤零零地呆立在石牌坊残骸似的石桥上。石桥以焦黑枯笔勾、皴、点、染,求其富于力度。
(18)以全景式的俯视处理,两家庭院,三个人物,使之展现戏剧冲突效果,并具有农村生活气息。
(19)月夜,老通宝从屋里提出一只空筐,从窗隙帘缝透出油灯的光亮,可以想像他家彻夜忙碌着。
(20)全景式构图,表现江南水乡特色。尽量避免整套画都以人物为主的枯燥单调之感,使贫困的农村也略有抒情诗的情趣。
(21)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劳碌,短暂的歇息只是在吃饭、打盹的时候,把老通宝的焦急、盘算安排在吃饭时,既符合生活实际,又增加一个刻画贫寒家境的机会。
(22)向财主借钱。不同身份,不同心境;门里门外,两个天地。
(23)昏暗、沉重、单调、疲惫,是此画所要求的效果。
(24)粗笔淡抹,形影草草,这是阿多睡眼朦陇中一闪而过的印象。于众多浓重的画幅中,夹一幅笔调轻淡的,也许有利于由沉闷造成的单调。
(25)静静的夜,似幽会的环境,但却不是幽会。
(26)清晨,唧唧喳喳的群雀,犹如多嘴多舌的村姑。
(27)由里到外,阿四夫妇和老通宝屋内暗处,可加强表现其沉重的心情,阿多在屋外的明处仍是理直气壮,显然未做亏心事。
(28)这是老通宝惯呆的地方和习惯的姿态,此时的心情却与室内昏暗的光线浑然一体。
(29)背起小孙子(大概有不少日子顾不上了),也许是老通宝最乐意的举止了,蓝天飘着白云,应该是好年景的兆头。
(30)满幅撒着落日的余晖,希望在每个人心上跳动,一片欢愉气氛。
(31)过场戏。屋外迎接(凡能画在室外的,尽量画在室外)。
(32)未及人屋即话入正题,情况不容乐观。
(33)构图力求空空荡荡,但人的心境并不宽松。
(34)以景为主,但目的并不在于景物本身的描写。
(35)在淅沥的苦雨声中,莫衷一是地计议着,更加心灰意冷。
(36)借用照相艺术中的变焦原理,把焦点对着中景的一伙人,近景的老通宝反而不引人注目。
(37)船载着茧子出发,河边相送。过场戏。
(38)人在码头上的种种形貌。
(39)故事结局。着重刻画在悲惨遭遇中的老通宝父子。
(40)最后一幅与开首的一幅都采取俯视构图,不同的是,第一幅人似向上爬,最后一幅却像向下坠落,坠人痛苦的深渊!船头阿多在熬药,船尾阿四在掌舵,老通宝卧舱内。一筐卖不掉的蚕茧,像一堆殡丧的白花……
(原载《画廊》[1989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