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窥颜体书法到对颜真卿《勤礼碑》的临摹学习
本文所属专题:书法家魏喜德艺术专栏
(六)挑(提) 永字八法中称挑为策。有策马扬鞭之意。
在《颜勤礼碑》中,挑主要有挑和竖挑二种。
1、挑 :露锋向右下起笔,到一定位置后,稍顿向右下方提锋挑出。这种写挑的方法与写右尖横有相似之处,但它们有很大的不同,挑与水平的夹角比右尖横与水平的夹角要大;挑较右尖横尖长。
2、竖挑:竖画起笔,到一定位置向左下即身右下稍顿再转锋向右上方提锋收笔。
(七)钩 永字八法称钩为趯。其异势形态较多,在楷书中也是难度较大的一个基本点画。在《颜勤礼碑》中,可出现十四种钩。现将十四种钩的用笔方法分述如下。
1、竖钩 :起笔与竖画同,当笔锋行至钩出前略作顿,再向左下斜挫,缩笔转锋,较快地向左上方用力挑出。也可当笔锋行至竖的底部尚未钩出前,将笔锋稍提向左笔,用暗过渡调整笔锋后顺势向左上方(或左方)提锋钩出。
2、竖弯钩 :由左上向右下露锋入纸,由提渐按,至中上(或中段)向左下方行笔,到尽处照竖钩一样调整笔锋向左上方(或左下方)提锋钩出。
3、左向钩 :实际上是竖撇,只是在撇的收笔处有点不大的钩,当然有些左向钩非但钩子粗大,钩出尾部也较粗实。其用笔那竖钩稍有不同,起笔有逆锋和露锋两种方法,钩子大小悬殊较大。
4、竖右弯钩:竖画起笔至转弯处保持中锋,圆转而过,再近似圆弧形向右运笔,在钩前调整笔锋趁势向上(或左上)提钩钩出。这种钩有大有小,竖画部分有长有短,临写时要因字而异。
5、浮鹅钩:先逆锋向左上起笔,转锋向右下略顿后再转锋向左下行笔,随即用圆转方法向左行运,到钩出前调整笔锋向上(或左上方)提锋钩出。钩子要短而有力。《勤礼碑》中“逸”字用的是回锋钩,没有钩出,这又是行书的用笔特征。
6、心底钩 :由左上向右下轻轻露锋入纸,由提渐按,运笔至钩出前,调整笔锋趁势向左上方提锋钩出。此钩特别要注意弧度的大小变化,不可写直来直去。
7、横折钩 :横画起笔,行至钩出前,将笔锋稍提,利用笔锋略顿一至二次,达比较满意的形态后,向左上回锋提笔后,再将笔锋边按边转锋向左下方钩出。钩子要短促有力,切勿太长。
8、戈钩(又叫右斜钩):先向左上方逆锋入纸,转锋向右下,稍作顿后,将笔锋向右下方力行,到出钩前调整好笔锋向上(或右上方)提锋钩出。这种戈钩,特别要注意根据不同字的笔势要求,掌握好中间的弧弯度的大小。
9、背抛钩 :先横画起笔,行至转折处提锋处稍驻,即向下(或向左下、右下)方行笔,到一定位置后再转向右下方行,在出钩前调整笔锋向上(或左上)方提锋收笔。
10、横折竖钩 :构成这种钩的几个点画都已写过,只要把它们连接起来即可。先写横,再写折,再写竖钩。
11、刀钩 :此钩用笔方法基本与横折竖钩相同,只是竖画部分的倾斜度比较大而已,钩子朝左上方。
12、单耳钩 :与刀钩基本相同,只是钩子比较小,比较平,也有向左上的。钩子内侧有方有圆,横折竖的竖有时比较直,有时有点向左下倾斜。
13、左耳钩 :先向左下逆锋入纸,转锋向右上,边行边提(相当于右尖横形态),到一定的位置即转锋向左下(由按渐提)至左耳钩中部再向右下(由提渐按),再按笔向左下,调整笔锋后即向左上方(或左方)提锋轻轻钩出。整个左耳钩一笔连续完成。由于左耳钩右边还其他点画,故只能收敛一些,有时只占整个字的二分之一或不到二分之一。另外,左耳钩也有上半部比下半部大的;也有下半部比上半部大的;有上下一样宽的;也有上宽下窄的;钩子也有大小。有些左耳看上去是几笔完成的,这是刻拓形成的,临写时应注意。
14、右耳钩:用笔方法基本与左耳钩相同,只是右耳钩中间断开,下半部的钩子另外再重新起笔完成。整个钩子有大小变化,钩子上下两部分也有大有小,有宽有窄,钩子的钩出方向,有左方,有左上方,变化较大。另外,还应用于与左半部点画的多少、高低相配合。
(八)折 “永字八法”中没有对这种笔画作介绍。折画是由两种不同的笔画组成一体的一种笔画。可分为:横折、竖折、撇折。在《颜勤勤碑》中,折的变化仅次于钩,约有十三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