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刘春华:生活在名画背后

2009年11月23日 13:46:38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刘春华艺术专栏  

8月,是刘春华执笔绘画最紧张的时候,正是骄阳当空的暑天,大厅里热得像个蒸笼,白天,他挥汗作画,夜里,他也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在画布前久久地揣摩端详。多少天他睡不着觉,多少次他吃不下饭。刘春华废寝忘食地创作这幅油画。展览会在10月1日展出时,《毛主席去安源》这幅画还没画完,刘春华就挤在观众群中继续画,他自己觉得这是一幅未完成的作品。

有趣的是,在此之前,刘春华一直是叫刘成华的。《毛主席去安源》大量印刷出版,刘春华一夜之间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名人。《毛主席去安源》准备出版时,要署上执笔者的名字,有关人员误以为是“刘春华”三字。印刷机一开动,几十万张印刷品把作者印成“刘春华”。《人民画报》一位编辑知道作者是刘成华,在新华印刷厂看到印成“刘春华”,急忙通知领导,军代表速找刚回京的刘成华商量。刘成华心想既然印错了,总不能重印,那样会造成大量的浪费,又耽误时间,也就同意将作者写成刘春华,后来又因经常有人寄钱请他买有关《毛主席去安源》印刷品等,学生证上名字不是“刘春华”,上邮局领钱总要先到院办公室盖章,十分麻烦,负责的老师就给他办了个“刘春华”的学生证,以后他也就无可奈何地使用“刘春华”这个名字了。

毛主席自己看到这幅油画了吗?这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这件事后来有了争论。对此,刘春华特意找到了毛泽东的生活秘书张玉凤。在为《南方周末》撰写的《也谈〈毛主席去安源〉的幕后风波与历史真实》中,刘春华专门谈到了这件事:

张玉凤同志在1998年2月16日当面告诉我,她当时不在主席身边,但她找到了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汪东兴同志,将1968年7月《毛主席去安源》搬入中南海的情况问清楚了。汪东兴同志说:“那画先是放在中央政治局开会处,请政治局的人看了,都认为很好,很像毛主席。后来,又搬到毛主席处,主席看了,说:‘神气还像我。只是这衣服太好了,我那时没有这么好的大衫,都是旧的,没有这个好。鞋子嘛,也没有这样好,那时常常走路,有时一走几天,鞋破了,就光脚走。有时碰到朋友,朋友出钱给买双草鞋,穿破了,又光脚走。伞也对,时常下雨,出门总带把伞。’”从文中记述的情况看,毛主席不仅看到了,而且还对细节提出了建议,可见总体上还是满意的。

(责任编辑: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