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突破传统规范 紧贴时代生活

——杨之光艺术成就

李焕真/文
2009年11月30日 15:27:19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杨之光艺术专栏  

二、

“借鉴古洋寻我法,平生最忌食残羹”,这是杨之光在艺术上的座右铭。

在杨之光四十多年的艺术追求中,最突出的贡献就是解决了前人还在探索的,如何突破中国画的传统规范,融入西方的造型技巧,加强中国画表现,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的问题。他把西方水彩画的光影明暗技法运用到中国的造型形式中去,成功地创造了一种既有西方造型的光影流动,又有中国传统水墨写意笔法,融汇了中西艺术的生动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的技法,并使之不断完善成熟和有所创新。而且在晚年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运用中国传统没骨写意法,融光影于彩墨的中国画没骨人体艺术,他在中国画艺术上的创新模式和成就,走在了当代中国画人物画艺术发展的前列。

杨之光能够取得如此成就,是与他所受的师承影响,艺术上具扎实的技法基础,不断地努力探索分不开的。杨之光是广东揭西县人,于1930年生于上海,早年在上诲向书法家李健学习书法篆刻,奠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技法基础。18岁考入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同时入南中美术院向岭南画派大家高剑父学习中国画,并受高剑父在国画技法中探索表现现实题材,呼吁“艺术革命”的口号所影响。1930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分校中国画科,同年9月进人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得到徐悲鸿、蒋兆和、叶浅予等名师的指导,并接受严格的西方美术造型基础训练,打下了扎实的造型基础。

从50年代初开始,杨之光就已经在探索当代中国画人物画应该怎样突破传统的束缚,创造新的表现力的问题。1954年,他试着用国画生宣纸临摹了俄罗斯巡回画派列宾的油画《萨布罗斯人》,把它变成用墨线和色彩构造的,有西方光影立体表现力的,与传统国画迥异的中国画,进行了在中西艺术交融中探索的第一次尝试,并被它表现出来的新颖的魅力所激动着。

同年,杨之光把他融汇中西的探索,搬上了他艺术生命中的第一件代表作《一辈子第一回》。图中第一次拿到“选民证”,得到公民选举权利的老大妈形象,使用了国画的毛笔线条,但在人物的脸部、头发和衣饰上,却打破了传统国画的平涂着色的画法,运用了水彩画的明暗立体的表现技巧,使人物刻划更生动传神。同时为了突出人物脸部的喜悦之情和手中的“选民证”,他运用了类似于电影近景镜头的半身构图,突破了传统国画人物全身构图的习惯,强化了作品主题。虽然有谨守传统的批评者把这斥之为不伦不类的“水彩加线”和非国画构图法。但他的探索成功了,有评论家认为,他是把阳光带进中国画的第一人,这件作品在表现现代人物中,迈出了超越前人的创新的一步,更获得了1956年武汉市“向科学文化进军”奖章。

(责任编辑: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