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频道页 > 文论

艺术要与聪明的钱结合?

2009年10月30日 10:18:10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资本可进可退,艺术无路可走。在2009年的秋天,美国雷曼兄弟破产导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一周年的日子,我们回味着这句话的“部分正确性”。从2005年至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火热所引发的“泡沫”、“天价做局”,被2008年至2009年的经济危机打得烟消云散。

而在经济回暖,艺术市场已现曙光的当下,由北京月亮河美术馆和雅昌集团联合策划的全球视野下的艺术资本论研讨会上,各业界人士更是围绕艺术资本的两面性提出,艺术要与聪明的钱结合——问题是,我们怎么让它们结合?

资本,有时忘了“戴近视眼镜”

1996年,中国没有双年展,如今的国际性双年展已近10个;上世纪90年代的艺术区只有798,如今仅北京一地叫得上名的艺术区就有9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5年,画廊由30家到300家,涉及当代艺术的拍卖公司由不足5家猛增至超过50家。——虽然《世界报》分析从2002年至2006年,全球艺术品成交金额由277亿欧元增至433亿欧元,增幅达95%,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也受此影响,但当代艺术的“中国速度”足以令世界瞠目:艺术基金、艺术银行、艺术按揭、艺术品产权交易等以前从业者甚少听到的词语,变成了他们日后的口头禅,拍卖场上的天价纪录,艺术家成为文化明星,仿佛一切都在昭示,这不仅是艺术繁荣的时代,也是资本狂欢的盛筵。

或许“圈外人”的冷眼旁观才足够客观。“我曾经看见圆明园画家村的艺术家卖画的过程。小张50美元,大幅100美元,一个老外一下子买了8张画,艺术家接过那700美元时,手在发抖。”反观如今我们听到拍市上7000万元乃至上亿元的成交价的“麻木不仁”,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中国当代艺术不是孤立的存在,其机遇是当下各种力量相互交错和沟通的产物,这一过程引发了中国当代艺术与艺术资本的爆炸性增长。——艺术教育的热潮,几乎也与艺术资本的涌入同步。

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这句话也可以作为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的观点结语:“比如一个着名艺术家,他的作品创造了天价,形成社会化影响,就会形成新一轮资本风潮,造成规模化的经济效应,这种放大效应会促使更多的‘着名艺术家’出现;反之,即使艺术家画得再好,如果没有资本形成好的运营模式,也难以形成放大效应,资本无法因此集聚起来。”苹果社区的今日美术馆促使艺术群落的规模初现,潘石屹的长城脚下的公社引发的房地产与艺术业界的联合,陈逸飞对城市的视觉整理和城市文化的创意产业……都在促使亚洲特别是中国艺术资本的加速度,资本以其巨大的整合力量促进艺术生产的社会化进程。

(责任编辑:桃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