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理想遭遇现实困境
这是一个追求物质的年代,当直接的物质追求主宰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发现,审美的、艺术的生活方式正与我们渐行渐远。今天,我们将目光投向一群艺术爱好者和艺术家,对他们来说,艺术理想已成为一个火炬,穿越一个个生存的困境和生活的屏障,抵达自己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对我们来说,他们的故事是一个启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人生的维度,告诉我们,还有另一种人生也同样精彩。
没有理想,人就像一条咸鱼
有人说,没有理想,人就像一条咸鱼。又有人说,有多少抱有理想的人依然在像咸鱼一样生活?理想或许缥缈,但在我们身边,有一群发自内心热爱艺术的人,他们一直没有泯灭内心那份对理想的执着,不管在什么样的生活境遇下,不管能否咸鱼翻身,他们早已把理想提升为人生的一种信仰。
16岁的时候,葛勇在一个音乐会上第一次看到古琴,立即被那神奇的音律所吸引,从此像着了魔一样爱上了古琴,他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古琴演奏家。1997年,葛勇不顾父母反对,放弃了很好的工作机会,到南京夫子庙东方艺术院当服务员,每天端茶送水,擦桌子抹板凳,工资微薄得没法糊口,却没动过离开的心思,只因在那里可以亲近他热爱的古琴。一年春节,葛勇遇见了古琴音乐家李嘉庵,他毛遂自荐,拜李嘉庵为师,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古琴生涯。如今,葛勇33岁,理想是成为一位出类拔萃的古琴演奏家。
与葛勇相似,今年38岁的室内设计师陈卫新,从小就喜欢拿支笔到处涂鸦,很快在小伙伴中间赢得了“小画家”的美誉。他先后在南师大和南艺学习绘画和设计,毕业后分配到了一家国有企业,每天喝茶、看报纸,他感觉这种生活与自己的艺术理想格格不入,毅然停薪留职,从事艺术设计工作。那段时间,他生活非常困顿,借住在朋友的一个楼梯间,只有3平方,像个“狗笼子”一样,每天只能睡4个多小时,从晚上到凌晨,首先是电视机高分贝的音乐声,然后是打麻将的哗哗声,再就是居民下班后嘈杂的脚步声,好不容易得到清静,凌晨3点,送牛奶的又过来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陈卫新每天坚持画画、设计,把铺盖一卷,伏在床上一画就是一天。为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他每天意气风发,苦中作乐,而在邻居们眼里,他成了一个“怪人”。
与陈卫新比较起来,徐州版画家仇奎训的艺术人生更加曲折。1990年,仇奎训考取徐州师范大学美术系,在村里轰动一时,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位出色的画家。毕业后的仇奎训被分配到了当地一家印刷厂,到了1997年,印刷厂破产,仇奎训成了下岗职工,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陷入了人生低谷。他白天到处打工挣钱,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晚上不管多累,坚持画版画,往往一画就是一个通宵,一张张画作在房间里堆起来,渐渐成了一座山。回忆起第一个买他画的人,仇奎训至今还心存感激。2005年年底,一位退休老干部看到仇奎训的作品后惊奇不已,花了20块钱购买,虽然价格不高,但这幅画却是仇奎训艺术生涯中“里程碑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