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弘扬重商精神 培育多元文化

就义乌城市发展道路进行的分析

吕子/文
2009年10月20日 14:27:43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培育浓重商业文化,塑造多元包容氛围”是义乌政府多年来在发展商业经济中一直秉持的指导思想。义乌重视商业文化的传统,积极倡导先进的商业理念,坚持兴商建市,促进产业联动和小商品市场的加快提升。包容多元文化,加强中外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增强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打造国际化的小商品市场,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成功之路。

拨浪鼓与“鸡毛换糖”

历史上,义乌民间就有重商的传统。义乌人挣脱了儒家倡导的“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的传统思想束缚,提出了“义利并存”、“工商皆本”的观点,深刻影响了义乌人的价值观念,培育了良好的商业文化传统。改革开放前,义乌人手摇拨浪鼓做“鸡毛换糖”的小买卖已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义乌率先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坚持兴商建市,允许群众办商业,鼓励自主创业,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大力发展,促进产业联动,注重城乡统筹,推进和谐发展,丰富文化底蕴,力求党政有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道路。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兴商建市”、“四个允许”到后来的“再解放、再发展、再提高”以及“义乌精神大讨论”,“民本”始终是义乌亘古不变的招牌。政府奉行的在“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九字方针滋润了市场;客人不能欺,商贾凭借的“以义取利、诚实守信”经营理念,哺育了市场;同行不宜妒,买卖依靠“宽厚包容、一团和气”气度胸襟,成就了市场。政府的积极引导,营造了义乌官民和谐、官商和谐、客商和谐、行行和谐的浓厚氛围。从而使义乌在短短的20年,由一个以“鸡毛换糖”闻名的偏僻小城,变为“小商品的海洋,购物者的天堂”,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形成了官民和谐、官商和谐、客商和谐、行行和谐的繁荣局面。义乌“敲糖帮”虽已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但“拨浪鼓”已经成了义乌商人从“鸡毛换糖”开始涉足传统商业的标志。义乌的城市定位一直离不开“商”。这既得益于义乌人全民皆商的传统文化积淀,更得益于政府自觉的社会引导。义乌政府对城市的服务一直最突出的就是“兴商建市”四个字,对城市发展的规划,对市场升级的策略,对义乌精神的宣传引导,政府的组织结构、部门职能的设置和定位,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处处都体现着“兴商建市”的要求。
  
贵在“没有围墙”

义乌的创新机制和创新文化氛围,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巨大的影响力。很多外地的官员调到义务当地任职,其观念和行为都迅速转变了,原因就在于义乌特殊的文化氛围。置身义乌,可以深切感受到这里观念没有围墙,上下没有围墙,身份没有围墙,市场没有围墙,政府与群众之间没有围墙。一个没有围墙的政府,充满着创新文化氛围的政府,促使政府官员,打破思维惯性,突破僵化体制,集中精力,主要致力于为商业发展服务的社会公共事业建设,关注社会经济生活运行秩序,促进其健康稳定的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企业和市场的内在潜能,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宏观上形成了以“开放、进取、包容、竞争”为特征的商业文化氛围。

(责任编辑:吕子)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