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农民工博物馆 对亿万人的感恩之馆

2011年06月29日 09:24:33  来源:南方都市报

6月,率团在欧洲考察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传递出的“广东省着手建设农民工博物馆”的信息,让建设中国农民工博物馆的程序走到了政府层面的“议程”。当地时间6月11日至12日,汪洋率广东省代表团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比萨、威尼斯、米兰等地就推进文化建设进行专题考察。汪洋认为创造性的美的艺术是人类的共同爱好,同时他希望“着手研究建立一个农民工博物馆,集中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工的生产生活发展状况及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贡献”。同媒体关注汪洋书记保留“城中村”的热切程度不同,农民工博物馆的话题在媒体上一划而过。评价者对南都记者说,汪洋从佛罗伦萨的历史博物馆,或许看到了广东记录中国农民30年来为国家和自己奋斗的巨大历史画卷,被博物馆或其他形式描述的可能。此次广东省高调提及农民工博物馆,应是广东省的必然———这可能是广东送给外来工的一份丰厚的公益礼物。

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郑广怀教授认为,这是在告诉世人,是千千万万农民工的辛勤汗水推动了社会、城市、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博物馆使得这个群体可以登堂入室,受整个社会的尊重、纪念。数年来,从个人到民间,甚至一些地方政府,试图建设农民工博物馆的呼吁以及切实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广东应该感恩,承担建设这一具有文化价值和公益价值的独特的博物馆。”华南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者杨正喜说,“它是国家表示感恩的最好方式”。

广东省的倡导,能否让我们见到这个站在农民工肩膀上壮大的省份里,诚恳地矗立起亿万农民工为它做出贡献的见证之殿?自上世纪80代起,改革的号角让中国发动了一场改变命运和追求财富的持续战争,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群流动开始了,且以每年平均1亿人次的频率流动了30年。如果用简单的数学计算,30年中,中国共有超过30亿人次的打工人群流动。但中国没有为这场由农民做主力士兵的、为中国制造财富的战争,建造一个“财富战争”博物馆。农民在最短的时间内涌入城市,甚至是如深圳之初一样的荒野之地,承托起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创造出数量最多的商品。农民在这场改变中国财富版图和世界经济版图的战争中,改变着中国和世界,变成了具有世界意义属性的“农民工”符号。据2007年中国社科院调查,近30年劳动力流动对G D P贡献率达21%。我国6亿城镇人口中,农民工约占28%。农民工承受着中国之重:中国农民工群生产出世界20%的电冰箱、30%的洗衣机、40%的袜子、50%的摩托车、60%的青霉素、75%的钟表、80%的拖拉机、90%的打火机和纽扣。在太空穿梭的美国航天飞机的铜制零部件,也有出自中国诸暨乡村的产品。

据测算,目前全国平均每个农民工每年创造的G D P是2.5万元,每年1.2亿农民工创造的G DP就是3万亿元。另据中国社科院调查数据,近年来农民(包括农民工)贡献在每年GDP中不少于60%。回报和付出确实不相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4年中国农民工月均收入539元,而同期城镇工人是1335元。以全国1.2亿农民工计算,2004年全国因雇佣农民工而节省的开支高达1兆1462亿元,相当于当年G D P的8.5%,几乎等于中国当年经济增长的速率。与此同时,中国农民消失的速度也在加快。有专家指出,中国从1.73亿城市人口起步到城市人口增加到5 .7亿人不到30年,城市人口净增4亿人,绝大多数是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人类历史,没有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能够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净增4亿人。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曾提出目标:从“十二五”开始,用20年时间解决中国的“半城市化”问题。民间博物馆馆主樊建川对南都说,西方国家农民身份的转换用了差不多100年的时间,而中国则迅猛和快得多。我国开放前农民比例是90%以上,现在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30年后的今天,我国农民的比例已经下降到在50%-60%之间。“是记录和保存它们的踪迹的时候了”,他说,将来再去搜寻他们为自己和国家奋斗的痕迹,难度要大得多。现在建立农民工纪念馆,最能体现农民工的分量,才最接近“原生态的历史”。“这是一项伟大的公益事业和历史事业。它收藏的不是一张纸片或一件生产工具。”樊是建立农民工博物馆的热切支持者和行动者,他担忧,第一代农民工已退出市场,他们的后代也不可能再回故乡,再过若干年,农民工留给历史的“信物”恐怕难觅踪影。在各种类别的博物馆中,农民工博物馆主体是正在和国家一起前行在路上的弱势人群,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摸到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脉动、触及到不可回避的经验和教训。“这种公益的投入,花多少钱都不过分”。

(责任编辑:吕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