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市场前景乐观 行业标准急需
中国艺术拍卖的根本问题还是在于市场的不成熟、拍卖公司的不规范、参与者的诚信度较低,使得中国市场上的拍卖存在较多的水分,“我认为中国的拍卖市场上至少有20%至30%的水分,”着名艺术市场分析人士牟建平毫不讳言地指出。一方面是本土拍卖公司的幼稚,“我们的拍卖公司都是跟着人家走,人家拍什么我们就拍什么,看什么东西火就拍什么,自己还不具备独立挖掘、推荐有潜质的艺术家和作品的能力,这是中国本土拍卖公司最大的问题,”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军认为,多向国际一流的拍卖公司取经,是本土拍卖公司亟待要做的事情。另一方面,困扰中国拍市多年的赝品、假拍等现象依然层出不穷,随着市场的火爆,急功近利的势头也日渐明显。“那么多拍卖行,每年举办那么多场拍卖会,哪来那么多好东西、真东西给他拍?”虽然现在的拍卖公司、拍卖场次越来越多,但真正的收藏家已经渐渐从拍卖会上隐去身影, “很多东西价钱被炒得很高,还有好多东西就是被倒来倒去,春天买的,秋天再卖,价钱就涨了不少,现在拍卖行里好多人都是奔着短线投资去的,真正的藏家少之又少。”有市场研究者分析。
中国的艺术市场是一个没有价值标准支撑的原料市场,即它是一个经营中国艺术却没有中国艺术批评家、艺术史家、艺术理论家和艺术家参与价值定位的,而且作品仅仅被当作原料,由外国商人、后来由大量港、台商人主要参与的纯商业炒作。这种市场的结果,在中国导致两种东西的流失:无艺术价值而卖大价钱的作品行情,导致艺术价值的流失;有艺术价值而无市场的作品行情导致当代艺术作品大量流失海外。中国需要怎样的价值标准?有评论家认为应该参照艺术史制定标准。如果看西方的艺术市场就有一条清晰的线,那就是在它的艺术发展史上能够起到推动作用的艺术品,只有这样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当代艺术市场在西方已经发生过艺术与商业之间的互动,是可以作为借鉴的。诚信机制的缺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诚信危机成为制约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最重要的瓶颈,已严重制约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在艺术品的实际交易、收藏过程中,艺术家包装炒作、人为造市,艺术品拍卖机构假拍假卖,甚至艺术品鉴赏家和鉴定家也受金钱诱惑,任意左右艺术品价值、价格,这些都是缺乏诚信的表现。出售赝品、伪劣艺术品,艺术品的信息披露有限等问题,都可以归因于艺术品市场诚信机制的缺乏。
以诚信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诚信机制及其体系的建设已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以诚信体系为核心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的建设越来越受关注,秩序化、规范化运作的观念与认识需有相应的体系与体制来保障并已初步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们认识到,当下诚信体系的建设已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国艺术品市场关于诚信体系的运作与管理正在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
投资的第一要义是控制风险。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艺术品投资与股票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是投资组合管理的三大热点,从组合配置角度划分,艺术品投资属于另类投资中的实物投资的一种。艺术品的投资者在管理财富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投资收益,还能很好地分散风险,提高整体资产组合的配置效率,更可以收获品位、尊严和威望等收藏乐趣和品牌形象增值。艺术品投资基金、艺术份额化交易、艺术保险、艺术品抵押贷款等等方式孕育而生,艺术品金融化作为一种新的投资方式值得去探索,但一定要在交易规则、门槛设定上尽善尽美,最终的目的是让大众从精神和物质上合理地消费艺术品、消费文化,而并非仅仅是一种投资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国际艺术品市场中以机构投资者最为踊跃,而保险公司等长期资产配置金融机构所占比例较大的原因。艺术品与债券、股票等这些传统金融产品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无法形成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很自然地,问题也就产生了。首先是艺术品投资只是艺术品所有权的转让,它没有生成新的资本以投入生产经营,自身无法在未来带来现金收入。其次,这使得艺术品难以用现代财务学知识来定价。它的价格,更多的时候是由行家的估计来确定。而投资者购买艺术品的主要逻辑在于,艺术品由于稀缺性和艺术价值,其价值在未来会有很大提升空间,到时转手卖出即可获利。
经济学家认为,这有点类似于“博傻”理论,只要在价格没有下跌之前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就能赚钱。然而,到时如果没有人来接手买入呢?艺术品流动性较差,除非特别抢手,大多数不易脱手。毫无疑问,若真那样,伴随而来的将是艺术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以及个人财富的急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