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陈丹青 从未度过这般歧异而分裂的十年

2010年11月08日 10:12:05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归国十年,陈丹青的作品几乎在展览上绝迹,他说自己从未度过如此歧异而分裂的十年,也是他画得最少,画得最没有意图的十年,索性搁下画笔,开始写作。在参与各种喧嚣的公共事务之时,画画竟成了他非常个人的享受,成了无私与自私之间的平衡点。他始终不承认自己从画家转型到公共知识分子这一事实,而这中间更多的是无奈。采访是在中国油画院工作室进行的,“十年个展”中大部分新作都是在这里创作完成。画室中仍然摆放着墨迹未干的画作,模特是一如既往的普通人,有厨师的妻子、司机夫妇,更多的年轻面孔是油画院的学生。工作室中的陈丹青,中指还能清晰看见深黑色墨汁的痕迹,虽然褪去了一些自我保护色彩,却依然能感觉到明显的距离感。

“时间、精力与视力,被写作支离损耗了,可疑的是,我常毫无诚意地反悔着: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这样下去,会怎样呢?一群人对我说:写吧,等你的新书;另一群人恳求我,以至警告:快回到画室去!有时我会默然听取,仿佛做了错事,有时,充耳不闻。写作使我藐视画画:瞧那股匠气,那点可怜的好奇心与归属感;画画却一声不响提醒我:文字——至少,我的文字——被假想而夸张的影响,何其虚妄,唯凝结的颜料是真实的、可触摸的。每天,媒体与稿约会寻过来,我申说繁忙,借以推脱,其实不过是躲在画室里抽烟。现在这份展览等于公布了我的隐私:诸位看见什么稀罕的把戏吗?没有。我只是在画画。”这是陈丹青写在展览前言中的一段话,十年间写作与画画给他带来的分裂感可见一斑。

展览由文化部出资,中国油画院主办,油画院院长杨飞云精心策划了这次十年个展,“相信唯有油画才能真正成全并证实他的全部才情,我们需要一个油画的陈丹青。”展出内容包括陈丹青近十年来所画的写生、人体肖像以及带学生外出画的农民。除了个展之外,此次展出还包括他本人策划的《回到写生》《回向原典》两个展览,后者主要展出最早留学法国、前苏联以及现代艺术家的写生及油画作品,届时,三代人,三种表现形式将在展览中一览无遗。“做一个历史的梳理,看看中国近年来的油画与写生都收获了什么、失去了什么。”用陈丹青的话说,这是一次反思、提问之展,而非总结、成就之展。个展将于11月6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举办,《回到写生》《回向原典》将于12月7日开始展出。

问:回国已十年,你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画画和写作分别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答:我是矛盾的个体,又画画,又写作,变成两个人在做两件事情,而这两件事情是不一样的。写作是我的公共关系,让我跟家门以外的人发生关系,似乎迎向公众,并被赋予暧昧的责任。可画画越来越变成一件隐私的事情,我也没有画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不过是一些裸体、一本书。但是画画会平衡我在公共事务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情绪,我引用赛亚·柏林的那句话,“不要有太多的热忱”。当进入公共事务时,很多时候你会上当,因为事情不像你想的那样,也不像媒体所夸张的那样,什么公共知识分子,什么社会影响力,偶尔有像我这样的傻子出来说几句真话大家就很愿意听,这是一件很可怜的事情。而能够提醒我别那么傻的就是画画,画画变成很真实、直观的一件事情,会让我静下来回到原来的角色,原来享受的过程,也让我在无私与自私之间总算有了平衡。现在这些画挂起来了,我发现自己从未度过这般歧异而分裂的十年。

问:你曾说自己没有当年的激情和敏感,你现在面对画作时是怎样的心态?

答:我的敏感一直都在,激情也不能说没有,就是跟以前不一样了。年轻因为无知无畏,所以画画的时候大胆自信。后来到了美国,去西方东看西看,眼界开了,当然比年轻时候成熟多了。但坏处就是胆子小了,没那么自信了,一画画就疑惑自己画的是什么东西,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东西,所以这是一个坏事。现在我已经知道了这一点,但叫我退回到小时候的无知又不可能了,所以这是一个矛盾。

问:现在你画画的频率是怎样的?

答:在刚回国的几年,我最长半年都没碰过画笔,颜料全都干掉。那是因为生活一下子变了,我在纽约很规律,除了星期天,天天画画,到了清华以后,要招生、上课,跟学校、媒体打交道,索性就不画了,给自己放长假。2005、2006年开始,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开始抢时间偷偷画,这两年就画得更多了一点。我很感谢中国油画院给我空间,这些同学给我做模特,所以在我这本书(近年的画作已经集结成画册即将出版发行)的第一页,就是感谢这十年为我枯坐的模特,尤其是裸体模特,模特对我是衣食父母。

(责任编辑:吕子)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