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笔墨·中国画教学 长安论坛综述
本次论坛上还有很多画家在创作探索方面进行了交流。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周京新教授用一个画家的感觉语言,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对写意和笔墨的理解,包括传承写意的过程中需提防把速写的潦草带到写意中。写意的写和速写的写没有多大关系,但和书法永远脱离不了关系,并通过自己的创作经验推论宋以后的人物画走下坡路很可能是因为书法入画以后,很多人知难而退不再画人物画。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韩莉女士也用创作中的一些思考强调写意花鸟画创作中的情感因素。青海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张海鸿先生则对中国画创作中的写生进行了阶段分析。解放军艺术学院王天胜教授和西安美术学院讲师王珠珠都对自己所从事的中国古典的人物画创作探索和思考进行了阐述和交流。
在对写意、笔墨和中国画教学的讨论中,很多学者都提出了文字、文化对中国画创作和教学的重要意义,陈绶祥先生和王振德先生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中国的文字和绘画之间的关系,王振德先生还从书画同源的角度梳理了中国的文字、书法、绘画在起源上的一致性,并特别强调了中国传统的“识文断字”和中国书法、绘画进而和中国文明的关系。洪惠镇先生还特别提出对有条件的院校,应该重视和加强诗文修养及写作,使热爱传统文人画的学生在掌握书画技能之余,还能够掌握表现和抒发时代精神与个人情感的工具。
为期两天的论坛发言中,各位专家学者提出的如何继承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和中国画传统,中国画教学该何去何从,中国的文字、文化该如何渗透到中国画教学中都将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学术总主持薛永年先生在论坛闭幕式上对两天的论坛发言做了学术总结。他讲道:这次论坛的第一个明显收获是一些论文能够从当下需要出发,从大国崛起的历史使命,及提高国际竞争的软实力的责任感,放眼世界的文化性战略眼光,贯通古今的积极性思考,密切结合网络教学和理论研究的实际,既认真反思历史又总结新的经验,探讨新的问题,不但看到中国文化的历史底蕴与文脉传承,又把对写意精神、笔墨、中国画教学的讨论放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整合、不断更新的历史进程中,放到善于以开阔的胸怀与不断吸纳外国有益营养、有效而自觉地弘扬中国文化的国际水平。这次论坛的另一个收获是,许多学者都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发扬了推动学术发展的独立思考精神。针对个人看到的现实的迫切需要或勇于尝试构建新的理论框架,或重新解读传统问题观念,或提出新的理论命题或新的理论见解,或规划有机方式的中国画教学的改革方案,或纠正学术疏忽导致的基本概念不清,或提出对习以为常的不当看法的严肃审视,或联系创作教学的心得发表赋予启示性的见解,在不少方面取得了共识。当然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因角度不同而见仁见智,都也还有待于实践的反复检验,但不乏前人所未发的观点,也确有针砭时弊的思考,还有颇具有启发性的思想火花,这一切都反映了与会的理论家、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可贵的理论见解。这次论坛的第三个收获是,贡献论文的作者并不都是理论家,不少是从事美术教育的画家,还有不少比较年轻的画家与学者,表明本次论坛在探索理论家与画家不同年龄段的代表,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构成模式上有了新的进展,这也非常令人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