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滑坡国展,陕西美术缺什么?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引发的陕西思考

2010年02月03日 10:11:40  来源:陕西日报

3.美术大省的精英之困

熙熙攘攘的书院门,西安最热闹的书画市场,每天都能从那里走出许多书画作品。书画飞进寻常百姓家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支撑这个市场的,则是陕西多年以来培养起来的巨大的画家群体。
  “陕西的中国画市场非常繁荣,可是在具有学术性、研究性的全国大展中却表现乏力,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石村说,“西安美院每年招生都是一千五六百人,还不算其他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大学教育已经转向普及型,培养出来的艺术创作者基数可想而知是非常大的,从来没有那么多画家来致力于画画,这从普及的角度对提高全民族的艺术修养功不可没,但是这么多年,真正涌现的优秀人才却很少。”
  谈及美术人才的培养,程征首先想到的就是精英型人才培养的缺失。“精英不需要太多,就像一个金字塔,现在我们有了非常大的低层,却没有能站在金字塔尖的精英。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没有这个尖端是可悲的。”
  “过去一个阶段,特别是大学扩招后,把本科就定位在一般的素质教育上,而艺术教育分为普及型人才和精英型人才两个方面,我们在精英教育上放松了。”西安美院科研处石村说,“学校已经提出这个问题,并在我们的研究生教育中,加大了高层次研究性人才培养的力度。”
  对精英的培养在石村看来,更多的是对艺术创作的探索性研究。而这正是所有受访者对陕西画坛共同的担心:艺术创作探索研究的淡漠。
  1月底,石村专程到北京参观了全国美术展览获奖作品展,“参观的时候,我们一行人感触很深,许多作品我们在陕西看起来还不错,放到全国的范围一比较,在对画面的构想、艺术表现语言等方面就比较平淡。在这种主题性很强的展览中,陕西的作品中对重大题材关注的缺失,也比较明显。”
  曾当过多届全国美展评委的赵振川对此感受尤深,“当过这么多届评委后,我深刻的感觉到,我们创作投入量还不够,我们的创作构思和酝酿都不够深刻。当然,这是全国性的问题,陕西比较突出,尤其是这几年,越来越突出。”
  参展前期,赵振川和其他评委们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来筛检中国画作品,“没有真正深刻的内涵,没有新颖的艺术表现语言,在全国美展上要想被人记住是非常困难的。”
  “别人在进步,我们进步慢或者没有进步,就会被落在后面。在展览上,我们能从很多优秀的作品中看出来,优秀的画家在艺术研究上还是探索的比较深,陕西在这方面总体不理想。”程征感慨的说。
  是画家们浸染了过多黄土地上的保守气质,拒绝创新?还是市场化冲击下人们过于浮躁,耐不下心来探索?受访者们众说纷纭。
  谈到保守,一位陕西画家这样评价自己的圈子,“尽管陕西画坛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很多,但我们缺乏站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里,审视陕西绘画的勇气和行动。”
  而赵振川则认为“陕西人的性格特点比较本分,陕西的画家在这种大的人文环境的影响下,思想也是略显保守,眼光不够开阔。这种保守的风格让陕西画坛能够在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浮躁氛围当中,更安静一些。但在这种安静的背后也藏着呆板,固步自封,在外界拼搏的意识不够强烈。”
  与赵振川直言“画价冲击画家”不同,在艺术精品创作上,石村认为,“主题性创作和一般的流向市场的作品差别很大,市场需要接受的除了少量的独创性的画作外,大多数还是雅俗共赏的作品。画家走向市场后,创作出的雅俗共赏的作品很难参加到全国美展这种主题性很强的画展中去。从某种程度上说,也不能苛求社会上的零散的创作团队和创作者出精品、出经典作品。他们只需要画能卖出去即可,而不需要过多关注学术层面的探索。”

(责任编辑:桃子)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