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买得起的艺术”
无论是市场价格多么高高在上的艺术家,也总是经历了艺术市场上暂露头角,作品价格由低廉到昂贵后才得以今日的地位,所以当那些已被学术界,市场认可的艺术作品成为金字塔顶尖少数人才有资本参与的游戏时,大宗收藏群体的眼光也自然转向更为年轻的艺术家身上,这类作品入手价格相对很低,日后的增值空间却十分高,说不准今日的莽撞少年便是明日的方力均,刘晓东。然而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投资领域内,获益和风险永远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同时存在。但是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发展,作品价格走势较之已成熟艺术家更具备不确定性,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判断买家的艺术眼光和预知力。对于已投资收藏为目的的艺术品购买者来说,是充分相信自己对艺术的判断力还是找一个信的过的画廊一起赌博年轻艺术家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前者如瑞士着名收藏家希克,每次来中国不仅走访画廊,也参观众多艺术家的工作室,并且按照自己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建立起了超过中国目前任何一个博物馆的庞大规模收藏体系,也成为世界上最着名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之一;后者在当下的收藏市场中则更为常见,也构成了紧紧团结在画廊周围的长期顾客群体。
此外还有另一种途径可以亲密接触到价格易人的当代艺术品,“买得起的艺术”(Affordable Art)的概念早在上世纪便由伦敦出现,随后十余年间大大小小的廉价艺术品博览会在欧洲各大城市出现,如今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市场。虽然目前这类作品仅占整个艺术市场交易份额的5.2%左右,但是因为在价格上与公众具备极高的亲和力,所以吸引到的注意力却不容小视。在中国最先提出“买得起的艺术”概念并赋以行动的是同样来自英国的时尚消费资讯刊物《TIME OUT北京》,2006年春天首届“买得起艺术节”于798艺术区启动,当时展览吸引60名艺术家参与并成功售出300余件作品,执行主编牛文怡认为“TIME OUT做买得起艺术节其实不是从艺术投资的角度出发的,更多的还是把艺术作为一种理想生活的组成部分,推荐给多少年来已经缺失艺术审美的中国都市人群,主要是白领”这也是杂志对自身读者调查后得出的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