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书法申遗使中国书法站在新的起点上

2010年01月08日 10:27:04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部10分钟的短片,素白宣纸上,随着毛笔的运行轨迹,“带燥方润、将浓渐枯”的点画纵横、“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的墨色气象力透纸背;从金甲文字到真草篆隶行五体皆备的演变过程逐一显现;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帖》等不朽名作流传千古……

3000余年的中国书法历史,与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文化精神,融汇在一部10分钟的申遗宣传片中,联同申遗报告,一同打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成员,“中国书法”于阿布扎比举行的第4次政府间委员会会议中,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从2005年起,历时5年,“中国书法”最终申遗成功,成为此批中国申报成功的22个项目之一。日前,中国书法申遗直接责任单位——中国书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在京举行申遗成功新闻通报会。“书法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的“new day”已经到来。

“此役只能成功”

“我们注意到,联合国非遗申报的名录中,中国只有古琴、木卡姆、长调、昆曲4项成功,而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书法,是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传统紧紧相连的艺术,有没有可能、是否需要申请成为联合国认可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书法院副院长李胜洪在谈到2005年11月底中国书法院开始提出“书法申遗”问题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时如此表示。“按照联合国的规定,如果此次申报失败,必须于4年之后才有资格再次申报,而4年之后的情况谁也无法预料,所以此役只能成功”。

2006年起,中国书协、中国书法院开始共同开展“中国书法申遗”的相关工作,期间数年的全国“两会”上,赵丽宏、覃志刚、张海、申万胜、赵学敏等全国政协委员也多次提出保护书法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中国书法馆的提议;2008年6月,“中国书法”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月,“中国书法”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式文本和申遗宣传片等相关材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然而在参与者眼中,这一过程却步履艰难——没有规范的文本可以参照,比如“遗产的说明”一项,规定不能超过1000个英文单词,转换成中文也就700余字,其中必须囊括中国书法的特点、历史及现状,并且要让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评审委员明白。来自两家单位的作者与专家的方法是,绞尽脑汁,逐字会审。申遗宣传片的英文解说与中文解说必须同步,超过哪怕一秒,大家的做法都是——从头再来。编写文本、拍摄影片、翻译文字——在2008年夏天不到20天的时间里完成。2009年9月底,“中国书法”申遗成功。

必要的定语——中国的

相比古琴、昆曲等“曲高和寡”的非遗种类,现有400万从业大军的中国书法在当下的发展不可谓不繁盛,但在当代社会,作为“显学”的书法,其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书法面临的如何参与当代生活与当代文化建设的现代性转型问题也日渐突出。

(责任编辑:桃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