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谈当代书法艺术的创作
当然,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这两种心态往往是交融在一起的,所谓有意无意、有法无法之间的创作,只是谁重谁轻的问题。
二、创作的的两大系列
1.纯粹性
纯粹即为纯碑味、纯帖意、纯品格、纯境界,如启功、欧阳中石、刘炳森、曹宝麟、张海、黄敦、林岫、孙伯翔、周永健、李刚田等名家,以古为新,儒雅风流,实为当代书家之翘楚。有的高校提倡准确地临摹而运用于创作,强调其纯粹性,成功者如汪永江、陈忠康等,他们在传统之上所取得的高度也是许多人望尘莫及的。从运笔的精确、线条韧性,细微的表现丝丝入扣,气息静雅,不难看出其理想化的追求。作品处处也表现得很完美,很纯净。
2.综合性
相对于纯粹既是杂取种种,似像非像,面目上既可碑兼碑,也可帖融帖,还可碑帖兼容,有的还注入绘画性、写意性,技法上丰富了,章法上拓宽了,境界上似乎也高了,如王镛、何应辉、石开、曾翔、于明诠、李文岗、文永生、刘新德、李强等书家,他们打破结字的程式化,加强线条的雍容内敛,注重书法的书写性及抒情性。有的重构成,成功者如刘彦湖、徐海、邵岩、古泥等,作品透露天然稚拙的形,流丽天趣的线,散漫的神采,变形达意,张扬自我爆发力、想像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凸现艺术个性。
三、创作的四种需要
1.需要深入传统
只有深入学习传统,才可能窥见源头之博大,明白创新之法则。通过学习,检索历史,锻炼功力,蜕化出新。真正的优秀艺术必然产生自对传统的深入继承上。书法的传统包涵在形式之中的观念、精神等抽象特征,它能深层次地反映一个艺术家的思想。当代书法艺术创作,要立定脚跟,举一反三,找出自己的定位,然后根据自己性情作出选择。从国展中不难看出,部分作者的创作表现深入传统不够,理解不够,定位不准,有杂糅现象,翻版现象。“临摹少则字无师承,体势粗恶”(朱履真《书学捷要》),有些作品,少有传统经典作品的痕迹。即便是一些探索性的作品也应该从传统中跳出来,只是跳得高些而已,它的某些特征还是应该来自古人。诚然,学古人只是一种手段,学习传统也绝不是照抄传统,否则将成为无法进展的“书奴”、“书匠”。只有结合自己的思想、观念、情感、个性、气质、学识才能也才会搞好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