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开西方一线画廊的大门 张恩利:画作强调“隐藏”
张恩利的作品中没有红卫兵、可口可乐或者麦当劳,他选择回到绘画本身。他的绘画不对中国当代社会提出问题;他的画里没有答案,没有结果,只是一个过程,一种瞬间的感觉。他把绘画与摄影和电影作比较,认为电影里有线索和故事,而绘画则是“瞬间的存在”。
第二次见面地点是在他位于莫干山路的工作室,他是最早发现这个地方并扎根于此的艺术家。他的工作室里很简单,有一个助手,那两天回老家了。张恩利说,助手只是帮他看看家,准备一些材料。工作室里靠墙放着他的新作,其中部分将于近日运往伦敦。明年1月,张恩利将迎来Hauser&Wirth为他举办的个展,将展出新作30幅左右。他说,这个个展对他来说非常重要。伦敦个展后,他将在国内举办另一个个展。这两个个展办完,张恩利明年剩下来的时间就全部用来画画了。一年两个左右的个展是他的节奏,“多了没法完成”。
张恩利于2008年辞职。辞职前两三年,他就不大上课了。有时接到一个电话通知他去开会,一想还有一根神经绷在那里,不能忍受,于是彻底告别教师生涯,过上了职业艺术家的生活。他说:“我的画不贵,但都被世界上最好的收藏家收藏。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非常幸运的。”张恩利喜欢法斯宾德的电影;喜欢看库切的小说,也喜欢奈保尔的《自由国度》、勒克莱齐奥的《金鱼》和卡夫卡的《城堡》。他提到了对金农、马奈、乌切罗、蒙克、弗兰西斯·培根的喜爱。除了画画,张恩利是一个着名的连环画收藏家。他从90年代起迷上了收藏连环画,每到周末,就去文庙,一本本地淘,有时候聊着聊着,发现旁边的淘友有品相价格都听起来不错的,就跟人跑到家去收。也有已经买过的,但发现品相更好的,就再买。在他家里,常常可以发现好多相同的连环画。闲时翻阅连环画,是张恩利的日常消遣之一。
他收得最多的是电影版连环画,2000多册,还有好多50年代出的连环画,有的现在一本已经值好几千元,上面满是某某图书馆的印章,像新的一般。买回家,他用小塑料袋,仔仔细细一本本封好,放在阁楼,一个人把玩。那里是他放连环画的地方,一个柜子,一个壁橱,两三千本连环画就躺在那儿,整整齐齐。
B=《外滩画报》
Z=张恩利
B:听说你保持着每年大约两个左右的个展。
Z:现在准备明年1月伦敦的个展,一共会有30左右作品。明年有两个个展,另外一个在国内。国内展出的作品跟伦敦展出的作品不一样。主要作品在今年之内完成,工作量还是很大的。两个个展完成,明年的任务就基本上完成了。一年很难超过两个个展,超过了很难完成。我的个展都是以我的名字为题目,没主题。
B:跟你签约的Hauser&Wirth画廊是世界顶级的画廊?
Z:应该说,Hauser&Wirth签约的都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家。能够与这些艺术家为伍是一种荣耀,虽然不一定说,与他们同属一家画廊就说明我是一个了不得的画家。我是一个年轻的画家。我觉得画廊与艺术家的关系是:好的画廊必然选择好的艺术家,好的艺术家必然带动好的画廊。好的画廊背后有好的策划团队,好的收藏家。好的收藏家是半个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