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画廊画院美院 > 装裱知识

中国装裱知识

2009年11月13日 10:40:24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③ 三色裱与二色裱相同,另加上、下"副隔水","副隔水"的颜色比"圈档"较深,"惊燕"色彩有别于"副隔水"("三色裱",是在"天地头"和"隔水"之间再加一层绢或绫的裱,故有三截。中间加的一截称为"副隔水")颜色。

秦汉以前用桃木作板分写"神恭"、"郁垒"神名,悬于门之左右,以为驱鬼压邪之用。至五代,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自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联句,世称"题桃符",这是对联的起始。宋时,民间广泛张贴对联,后盛行于明清。

宋代开始流行用书画裱成条幅装饰壁面,称为"屏条"。元代则通行"墙皮画",即把托好的大幅画用来遮壁。至明、清发展为4~12幅画面,拼成为整体的一幅连屏,称为"通景屏"。由于"通景屏"跨幅连景,中间不宜用镶料,不然有隔断之感,故中间几幅的左右和外侧两幅的内边,仅镶一条约半厘米的绢窄边,隐在画幅背后,起护托作用。每一条屏条,要求裱得长短、宽窄、镶料都一样,一般都用一色浅米色或浅湖色绫绢装裱,通常尺寸比立轴为短,并排挂在一起,中间不露出墙壁,所以地杆不装轴头,两端用色锦封。 另一种是四条分别为春、夏、秋、冬四时景物,或四条篆、隶、正草等书法的屏条,都称为一堂。

手卷 中国古代的一切图籍,原本都是可以卷舒的,如竹简、木简,便于阅读。以后书法、绘画作品的装卷,即是竹简、木简书卷形制的演绎。 手卷结构复杂,其排列顺序,由于"天头"、"副隔水"、"正隔水"、"引首"、"正隔水"、"画心"、"正隔水"、"拖尾"多个部分裱成。"天头"是用以装饰和保护画心的,一般用深色绫绢料镶成。"引首"明代始有,是用来题写手卷名称的,用染色仿古笺纸镶成。"拖尾"用宣纸接成,是留给鉴赏者用来题词的。拖尾尺寸很长,一般要用三张宣纸粘连而成。为了使"天头"、"引首"、"拖尾"与画心等一一分开,并增加美观,其间需要有相隔的镶条,这就是"副隔水"、"正隔水",一般用淡色绫绢料镶成,但也要有深浅之分,以免单调。

在唐以前,书画都以卷轴,因阅读不便,唐始有将卷轴分割成多页的,为防遗失,便装潢成册,方便观看,名"册页"。册页的装裱基本方法一如卷轴,但装裱纸层加厚,至少要裱纸八层,使之硬如纸板,再大还须加层。册页有三种式样,一种是横式画心,裱成上下翻阅的,称为"推篷式";一种是竖式画心,裱成左右翻折的,称为"蝴蝶式";另一种裱成通折连成一体的,称为"经折式"。

扇面画也是中国书画装潢格式的一种。圆形的纨扇流行于宋代和元代,而明代约永乐后开始流行折扇。折扇相传是宋代从朝鲜传入中国的旧书画揭下再装裱,须谨慎考虑,一是防止裱时处置不妥或不小心损害了作品,二是防止在揭去旧托纸之后使书画失去元神。 一般的书画,若原来收藏比较得法,看上去基本清洁完好,只有浮面的灰尘、干霉,或小片污渍,那就不要淋洗,只需在揭裱之前用刀或合适的工具等拂、刮去浮尘或白花,有些去不了的部分,则用排笔局部刷洗,尽可能保存原来的精神。

(责任编辑:吕子)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