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茶文化 > 新闻动态

春茶价格:价值背后的利益分割

2011年03月11日 10:45:35  来源:西部开发报-茶周刊

从现场回到思考。许多茶叶加工老板和经销商告诉记者,他们早就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只是秘而不宣罢了--茶叶资源利润的分割格局。以2007年为例,一般状况是:茶农占22%,茶叶加工商占28%,茶叶销售商占50%;但到了2010年,这一格局已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茶农所得“蛋糕”已扩展到30%左右,加工厂通常为22%左右,其余48%则为经销商所得。换言之,即“三环节”中的种植利润上升,加工和经销两环节利润下降,尤其以加工厂下降为多。记者采访中,从采摘、加工到最后的销售环节上发现,决定茶叶价格的源头性环节,固然是茶农,但最后主导着茶叶的终端价格的,还是非经销商莫属。不少从事批发销售的茶商则认为,表面上看,销售商赢得的利润确实很大,但却承担着茶叶销售的店面费、人工费、拓展市场成本、税收、企业品牌广告,以及在茶叶运输、保管途中的风险及费用,而这些费用加起来,数量不可小看,这说明经销商比茶农和加工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是最大的,销售商的所得利润,“只是看起来很美”。

利益分配格局的成因所在

相对上述三方,无论是茶农、加工商、销售商,都承担着一定的市场风险,其利益分享格局正在一天一天发生变化。其变化成因主要是:

一是政府给力正在突显和释放后续效应。随着茶产业分工分业的细化,茶农的种茶效益正呈现出上升趋势。2010年,仅湄潭县金华村,村民人均收入从过去的不足500元增加到现在的5000元,茶叶已成为该村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贵州的省地县乡四级出台的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中,绝大部分扶持资金是向茶农倾斜,鼓励农民多种茶叶,这对于调动和刺激农民种茶热情,让千家万户将其人力资源聚集到茶地上来,让无数原想外出打工的劳力回流到茶产业上来,进而加速扩展茶园种植规模,为茶产业夯实原材料基础,无疑是明智而大有必要的必然选择。但由于各级财政困难,只好将有限的资金资源,拨出较少部分来对企业及经销商扶持,帮助其建设茶园基地及在外建立贵州茶专卖店。茶农收入的稳步上升,刺激了产业的发展,贵州不到4年,茶园规模就由不到100万亩,发展到如今的300万亩,便更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据了解,在每亩茶园的投资成本里,政府补贴占四分之三,而茶农则占四分之一,农民收益越大,茶产业才能更好更快发展。

二是茶叶精深加工尤其科技进步进展偏慢,导致加工厂所得利润偏低。由于贵州的茶叶加工厂,普遍存在精深加工乏力,技术进步步伐缓慢,尤其产业链条较短,自身和政府的资金投入较少,导致在茶叶加工上,获取的资源利润增幅小。黔东南州2006年引入一家客商创办茶叶加工厂,县政府在当地“寸土寸金”的地价情况下,几乎以零地价的条件,拨给客商土地数十亩。该客商在投入2000万元左右后,却无力再作更大力度投入,每年生产干茶仅数20余吨。

三是贵州绿茶品牌影响力扩张力还不够强。近年来,贵州绿茶品牌历经政府和各界奋力营造,外在形象和品牌效应有了较大改善。但是,面对外省茶叶品牌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面对茶叶世界众多品牌的激烈竞争,贵州茶叶品牌影响力及其价值还远未达到应有程度,不少产茶县还停留在传统的原材料销售模式上。这又从一个层面影响到茶叶经销商的利润所得。尽管政府对于在外开办贵州茶专卖店和进行较大规模宣传推介的,分别给予2-10万元的扶持,但这对于物价飞涨的时代,无疑是杯水车薪,多数经销商又因资金有限,无力就推介贵州绿茶进行较大资本投入,也就影响了自身收益。

坚定信心,加大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创新品牌推介方式和市场拓展方式,才能更好满足贵州茶叶的发展要求,也才能更好更快地做大贵州茶产业蛋糕。这,也是拓展广大茶农、茶企业和茶叶经销商生计和收益的不二法门,也是贵州茶叶价格持续上升价值扩张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熊蕾)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