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绢画传统的基督教艺术(二)
20世纪的1926年,南京开办了一家艺术社团名为圣路加工作室(圣公会),旨在鼓励中国教会主持下的艺术创作。促成些项事工的沈子高牧师(T. K. Shen)本人是一位颇具造诣的艺术家,当他发现一位在铁路供职的由他领洗的新皈依的教徒,徐三春(S. C. Hsu),同时也是一位画家的时候萌生了这个想法。徐三春从未听说过中国基督教艺术;由于与沈主教的接触,一个不为己知的世界在他面前敞开了。他成为一位虔诚信守的基督徒。徐三春自拜了一位非基督教的老画师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在他非常正宗的中国样式的艺术作品中,入眼难忘的第一印象在于,不同艺术传统训练的中国思维表现福音圣事的主题。可是,徐三春艺术作品最后的成稿仍然得益于沈主教、美国艺术家哈蒙德夫人(I. L. Hammond)和其他人反复多次的指点和建议。
圣路加工作室的绘画作品繁衍出很多手绘复制品,在沈主教的母亲的监理下,许多年青女士根据摹绘的画稿手工设色,有如圣诞卡的艺术形式。这一样式很受欢迎,鼓动生产的热情,在中国和世界各地不同地区都可以见到许多这样的复制品。
1934年,圣路加工作室正式成为“教会艺术社团”,沈主教为第一任主席,其教会艺社的目的在于倡导基督徒以自发的中国人的热情为中国教会开发艺术作品。这家“教会艺术社团”开发出了名目繁多的教会用品,有祭坛上的十字架,烛台,挂件,还有一些采用名贵的南京云锦装饰封面的书籍,伴有基督教的织锦图案特别为面向社会而设计。
1922-1933年间,刚恒毅总主教(Costantini)作为教宗的首位代表派驻中国,他本人酷爱艺术,在他的热情鼓动之下,中国基督教艺术在更大程度上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发展。起初,刚恒毅总主教失望于找不到天主教艺术家和相关的艺术作品,转而把传教士的热情投放到了主教会议在传播福音的宗旨下针对艺术制定的明智的法规,依据这些相关法规,适应使命所在之地的习俗和习惯传播福音是天主教切身实践的策略,他迫切希望中国民众能对基督宗教的宽容持有生活中的感性认识,敦促他们持续使用遗传下来的丰富多彩的装饰和艺术资源。
1928年,刚恒毅总主教在北京观赏展览时结识了一位非基督徒的陈氏(Ch'en Hsu,陈缘督)艺术家,这位艺术家的作品袭用工笔画的传统表现方式,虽是精勾细描,却是力求精义入神,不在于细陈外表。刚恒毅总主教送给他一本新约圣经,并且恳请他阅读之后画出自己的感受,而且让他自己以个人喜爱的方式自由表现。通过康斯坦丁尼大主教,这位陈氏画家看到了一些西方艺术经典作品。几年阅读和创作福音艺术的过程,他的思想发生了改变,1932年,在其受洗之时刚恒毅总主教为他起了一个基督教的圣名:路加。这位艺术家写道:“当我依照中国艺术的古老法则描绘基督教奇迹寓言的时候,我相信,所表现的对象在客观视觉上与人新颖和未知的影响,与此同时,在一个明显的程度上我也在丰富古老的艺术法则……如果,我能依照中国艺术原理通过画面表现我们神圣的教义,并且依靠这种如此习以为常的方法吸引同胞靠近上帝去认识,为什么我不从事这一有益和令人愉悦的事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