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绘画艺术解析
“道释画”就是以道教题材和佛教题材为内容的绘画。
首先从人物画方面看,历代都有人在绘画理论上探讨道、释人物画的特点。东晋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是现存最早探讨神仙人物画像的理论着作,对中国人物画的影响相当大。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在绘画技法上探讨了仙女画与一般仕女画的不同。明代周履靖《天形道貌画人物论》,还特别区分了道画和释画的不同。清代蒋骥的《读画纪闻》、《神女论》,则对历代道教人物画理论作了总结性的叙述。
道教追求的“恬淡”、“静泊”对不少山水画家影响较大,五代末宋代初以山水寒村画闻名于世的郭忠恕就是一位学道之人。元代是山水画的顶峰期。作品“简远高古”、飘逸、宁静、清淡、高雅。“逸格”体现了道教主旨,浸透着道教精神。所谓“逸格”,就是“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可见,“逸格”之精神乃是指画家的内在修养、审美情趣与绘画对象的融合。
道教绘画艺术反映道教主题,宣传道教教义。从现有着录的绘画来看,反映道教题材的最早应推三国时杨修画的《严 君平卖卜图》。 严 君平是《老子指归》的作者,为早期道教史上的重要人物。杨修所画,大约为严氏为人占卜时情景。以后又有《青溪赤龙图》、《搜神记图》、《洛神赋图》等描状神仙的图画。这些画往往结构合理、笔法古朴,人物气定神闲,体现了一种敌特的意境。
隋唐以后,绘画中涉及道教的题材更为广泛,许多名人轶事纷纷入画,其中钟馗故事成为一大主题,内容十分有趣,有的还蕴含政治色彩。这中间大致以唐时的吴道子所画钟馗像最为有名,并流传有许多相关的故事。
八仙的故事也常常入画,其中以晚清任渭长画的《列仙醉酒》最为有名。他给八仙每人一幅画,上有题辞。从画面上可以看出民间酒令也已进入道画,其平民性于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