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特色板块 > 特色书画家 > 其他

现代国瓷创始人彭友贤

2009年10月21日 15:34:44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改良陶瓷

在景德镇期间,他一直致力于陶瓷艺术研究,中国陶瓷改良、国瓷现代化倡导等工作,并为之作出了卓越贡献。1936年来景德镇陶业管理局任职后,彭友贤一方面收集历代瓷器式样及装饰画,汇编成册,一方面着手设计并制作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各种新式样,以作瓷器改良的范本。他所浸计的瓷器样式以简单美观、实用、经济为原则,并注重推广。彭友贤还经常组织景德镇技术优良的画工,给予切实的指导,以提高他们的技能,培养了大批技术艺人,这些人后来都成力了江西瓷业的中坚力量。随着战争需要,彭友贤率领景德镇优秀技术艺人,转移至萍乡瓷厂,大力发展改良瓷。抗战胜利后,他又回到景德镇,矢志不渝地继续进行瓷业改良。在改良陶瓷的过程中,彭友贤做了不少发掘工作。后周世宗柴荣的“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捉将来”的“雨过天青”瓷釉,原本失传数百年,但彭友贤从发掘出的无数瓷片中研究出并恢复了那一种古瓷釉的制法,重造了“雨过天青”瓷。此外,彭友贤还设计研制了我国首台陶瓷加工机械设备——脚踏式制瓷车,辻瓷工们从此能站立操作,像踩缝纫机一样踩车作业,改善了工人劳动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消除了有史以来职业病的根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瓷业机械化奠定了基础。由彭友贤设计的改良日用瓷,陈设品、纪念品数以干计,每次出品均力景德镇各大、小瓷厂作为改良样品抢购一空,对景德镇瓷业改良、工艺改革,推进国瓷现代化均作出了巨大贡献,成绩卓着,曾受到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明今嘉奖。

在景德镇期间,彭友贤着有《景德镇瓷业杂记》一书流传于世。1945年,他在景德镇集资创办了中国瓷厂,遗憾的是,这家瓷厂因货币贬值,资金枯竭,于1948年初倒闭了。精心创办的瓷厂倒闭,彭友贤因此身心严重受挫,积劳成疾,之后便应留法同学程兆熊之邀去了上饶铅山鹅湖信江农校担任教授并修养。1949年4月,由于病情发作,年仅43岁的彭友贤带着横溢的才华相对陶瓷发展事业未了的雄心而英年早逝,
才华横溢在杭州国立艺术院学习期间,彭友贤的突出除了表现在担任学校国画研究会主席外,那时便以画虎和画牡丹而闻名。1943年,他便在上饶成功举办了“百虎画展”。彭友贤既是一位国画家,又是图案美术家和陶瓷艺术家。他在国画和图案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国画作品结构严谨、运笔苍劲、设色清逸、气韵生动、栩栩如生。在北平任教期间,齐白石见了彭友贤的《松鹰》、《柳燕》等,便赞叹不已,认为他的作品“意境清新,具有独到的风格,功力不在吴昌硕之下”。

 一生虽然短暂.但彭友贤创作极丰,国画作品数以千计,《白鸽》、《牡丹》于1937年入选全国第二届美展。曾在武汉、南昌、上饶、余千等地成功举办多次个展和联展。在图案方面.彭友贤注重实践,对景德镇陶瓷设计与装饰的改进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中国瓷厂期间,彭友贤为国家设计制作了一批送英、美首脑的礼品瓷,在国际上获得良好的声誉。1946年,为庆祝抗战胜利,他设计制作了成套的“胜利”餐具。彭友贤和弟弟合画的国画《全民雀跃庆和平》,联同“胜利”餐具由政府作为国礼赠给美国总统杜鲁门及特使马歇尔。次年,英皇室伊丽莎白(后英国女王)结婚,中国政府的贺礼为绘有“双龙戏珠”和红双喜精美图案的特制餐具,也是彭友贤精心设计制作的。这套礼品瓷颇受欢迎并致中方以答谢信:“高贵华丽的中国瓷器餐具……我非常喜欢它们的图案设计,此外,这些瓷器质量之高.恐怕只有中国才能生产出来……我们无法形容我们内心的喜悦。”这套礼品瓷现分别收藏于大英博物馆温莎宫周末餐具室、温莎堡皇家艺术收藏馆及白金汉宫,并记载在《皇家百科全书》上,为国家争得了至高荣誉。2004年,段海群(原名彭倩莉,居北京)在中国美术馆为父亲举办了一场“跚姗来迟”的彭友贤先生纪念展,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原中央工艺美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常沙娜,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顾问王琦,彭友贤挚友中央美院教授曾竹韶,同窗好友艾青的夫人高瑛等人不顾年迈(最小的67岁,最年长的92岁),参加了这个活动。 常沙娜情绪特别激动:“我们的现代工艺美术史忘却了一位我们工艺美术的先驱者,那就是彭友贤先生。彭老先生是学图案的,后来在景德镇从事我们中国陶瓷的改良工作,做了很了不起的重要的设计。”

(责任编辑:吕子)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