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特色板块 > 特色书画家 > 其他

现代国瓷创始人彭友贤

2009年10月21日 15:34:44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姗姗来迟”,一个女儿为父亲举办的纪念画展,让一个被现代工艺美术史忘却的人物就此浮出了水面。

 彭友贤的人生很短暂,但亮点很多;他在景德镇的时间不长,但贡献极大。 因此,原中央美院院长常沙娜认为,应将彭友贤载入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史;原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长杨自鹏认为,要继承和发扬彭友贤的事业,把中国的陶瓷、工艺美术和文化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出身旺门

1906年11月5日,鱼米之乡的饶州府余干县玉亭镇,彭泰轩的家中突然响起了一串喜悦的爆竹声。台阶上,一女子看着满地红屑,贴着手中所抱幼童的耳朵轻声说:“友仁.你妈给你生弟弟了。”彭泰轩是余干县立图书馆馆长彭昌言的儿子,其本人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当天,妻子江四姑为他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取名为友贤。此时,大儿子友仁满3岁。5年后,妻子又生下季子友善。这一切于彭泰轩而言,只是当时财丁两旺的喜悦。他没想到,三个儿子后来一个个出类拔萃,成为丹青妙手和国家英雄,是着名的“干越(余干古称)三彭”,为彭家光宗耀沮。彭友仁是革命烈士,曾任闽浙赣省苏维埃宣传部长,大革命时期壮烈牺牲;彭友贤在解放后一直致力于美术教育,原南昌“八一大桥”就是他主持设计的;彭友善是三十年代全国美协发起人之一,其画作中西合璧,堪称典范,是江西继八大山人之后最卓越的画家。其中,彭友贤与陶瓷事业有关深厚的渊源,曾在景德镇、萍乡两地陶瓷部门担任过要职,在陶瓷艺术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对景德镇陶瓷改良,促进我国陶瓷现代化等作出过卓越贡献;


四处求学

彭友贤自小就酷爱美术,能诗善画。他的这种爱好与特长,和兄长彭友仁攻读方向的影响有关。彭友仁是学美术的。1922年,19岁的彭友仁考入上海美专。去上海读书时,他将两位弟弟一起带去求学。 在上海,彭友贤顺利考入了上海美专的初师部,跟随刘海粟、汪声远、诸闻韵(又名诸乐山)、潘天寿等国内顶级名家学习国画。3年以后,19岁的彭友贤从上海美专毕业并回到了家乡余干。1928年,彭友贤又考少、杭州国立艺术院国画系,继续师从潘天寿,成为该校第一届毕业生。在杭州国立艺术院学习期间.彭友贤被潘天寿视为高足,推崇备至,担任学校国画研究会主席。1930年,彭友贤与吴之翰、吴作人兄弟及吕霞光等人同船赴法国留学,进入巴黎国立美术院,攻读图案及装饰美术。1932年,彭友贤留学结束回国,于1933年赴开昌艺专任图案及国画教授,1935年应邀赴北平美专任国画教授。

结缘陶瓷

 彭友贤去北平美专任教是1935年的春天,教学半年后的当年秋天,他从北京返乡探亲。彭友贤的返乡,对江西而言是一件大事。得知这一消息后,有关方面的领导便专程赶到余千县,对彭友贤进行了执意挽留。之后,彭友贤被聘任为南昌市委员会技正(即总工程师);兼任江西美术事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南昌任职期间,彭友贤主持设计并建成了南昌赣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中正桥(南昌八一大桥的前身)。这是一座木桥,主攻图案的彭友贤让人在栏杆上刻上了各种图案。此外,他还主持规划和设计了南昌市各区布置图。1936年,看到江西瓷业过于守旧,设计、装饰非常落后的现状后,彭友贤主动放弃了原来的优厚待遇,先后深入景德镇江西陶业管理局、萍乡瓷厂等陶瓷相关单位工作,任美术设计室主任等职,自此与陶瓷结缘。

(责任编辑:吕子)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