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原创

文化养老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太仓实践

陈永明/文
2014年10月27日 10:58:54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老龄化是当前社会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挑战。曾有媒体用“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样的标题报道这一现象。据联合国最新人口数据预测,201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为12%,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平均水平,但是在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将年均增长16.55%,开始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自然就带来了养老问题。养老涉及诸多领域,现代社会倡导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更是要求我们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解决养老问题。随着老年人物质生活需求总体得到基本保障,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逐步凸现,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为支撑的“文化养老”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青睐和推崇。

那么,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在“文化养老”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广大的老年朋友们提供好人生驿站的新乐园、新天地?江苏省太仓市近几年来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太仓位于长三角苏南地区,自古为文化之乡,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娄东画派、江南丝竹皆发源于此。2013年,太仓市常住人口71万,地区生产总值1002亿元,是获得国家级“人居环境奖”的县级市和苏南地区知名的“长寿之乡”。

2010年太仓全市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11.3万,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24.4%。到2013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23万人,占全市人口的27.89%,也就是说占全市将近1/3的人口,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县市之一,提前步入了老龄化社会。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态势,多年来,太仓市各级部门认真实践,正确把握社会发展对老年群体的要求,丰富和拓展养老理念,让老年人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建起一种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相结合的高层次养老模式,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太仓特色的“文化养老”新路子。

一、政府主导,推动“文化养老”的全面提升

在现代化和老龄化的进程中,文化始终是引领太仓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公共文化是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首要责任,也是开展文化养老服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一)建立文化养老的保障机制。太仓市委、市政府以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国家、省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科学规划,对文化建设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强市建设若干经济政策》、《全面推进“文化太仓”建设实施意见》、《太仓市“十二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太仓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意见》、《太仓市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太仓市群众文化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将“文化养老”列入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由市老龄委牵头,《关于推进“文化养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也即将出台,建立“文化养老”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兼顾,明确职责,协调发展。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起以“政府主导、社团引领、人人参与、全民共享”为特点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而为“文化养老”的全面开展铺设了新的道路,拓展了新的空间,开启了新的模式。

(二)加强文化养老的硬件建设。2011年,太仓市完成新建“一院三馆”(市图书馆新馆、博物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和大剧院)共6万平方米。2013年,完成美术馆、名人馆建设1万平方米。全市目前有市图书馆1个、图书分馆12个、文化馆1个,包括市博物馆、宋文治艺术馆在内的各类公益性展览馆、纪念馆23个。几年来,太仓各级财政在公共文化事业上投入累计超过50亿元。全市镇综合文体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公共电子阅览室达标率均为100%,其中镇综合文体站面积全部达3000平方米,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全部超过200平方米,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面达标,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25平方米,建成了覆盖市、镇、村(社区)三级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为便利、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作为实事工程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延伸,政府又投入资金在全市有条件的村(社区)兴建了规格统一的标准型露天舞台,为每个镇添购了流动舞台和灯光音响,对各镇、区的数字电影放映机进行了全面更换,在城区新设立了多处图书自助借还点等。

(三)设立文化养老的活动基地。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文化养老的活动阵地。全市146个村和社区有720个老年文化活动中心,上百个文化广场,建立了52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成立各类老年文化俱乐部和社团组织87家。以“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目标,投资1.3亿元建成了集教育、文娱、体育、健身为一体的现代化老年大学,学费一律由财政买单。扶持文化书场,每年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每个书场给予2万元的补助。图文博等各类文化艺术馆和镇、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均免费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四)完善文化养老的服务体系。加大组织开展文化养老的力度,把文化养老列入太仓市老龄发展“十二五”规划,市、镇、村三级的老年组织都有详细的文化养老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在太仓,所有的退休人员全部实行网络数字化管理,每个村(社区)都有文化养老文艺辅导员。全市拥有上万名老年服务志愿者队伍,他们在愉悦自己的同时,把爱心和欢乐传递给他人。太仓市文广新局还根据文化养老的开展情况,给予每个村(社区)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分别用于文化养老文艺辅导员的电话费、交通费补贴和一些必要的演出服装、道具的添置。为弥补专职文艺辅导干部人员不足的问题,向社会招募文艺骨干,成立了太仓市文化养老文艺辅导志愿者服务队伍,包含了戏曲、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图书阅读推广等各个艺术门类,不定期地为基层老年群众提供文艺志愿服务。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全面建成,1个总馆与12个分馆实现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和通借通还。

二、社团引领,发挥“文化养老”的示范效应

(一)引导社团自我组织。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中,太仓根据缺少专业剧团和基层文化活动开展抓手的实际情况,将文艺社团组织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养老开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培育老年人文艺类社会组织,引导每村(社区)建立不少于2到3支文艺队伍,方便老年人就近参加文化活动。通过发挥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集聚文艺人才,参与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组织开展文化养老的各项文化活动,引导老年群体在文化建设中自我管理、自我表现、自我服务,激发公共文化服务的内生动力,使业余文艺团队成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和文化养老的生力军。

目前为止,太仓的业余文艺团队单在市文广新局备案和民政局登记的就达228支,没有备案的中老年人自发的活动,如健身舞队、木兰扇队、秧歌队等各类队伍更是不计其数。据太仓市老年体协统计,全市的健身点有220个,体育团队300个,常年参加体育活动的老年人占53%,而参加各类文化活动的老年人则更多。

(二)健全社团激励机制。为激励业余文艺团队的健康发展,太仓市文广新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对全市业余文艺团队进行规范登记的通知》、《太仓市业余文艺团队评比奖励暂行办法》、《加强业余文艺团队自身建设的意见》、《太仓市业余文艺团队、民营表演团体扶持奖励办法》,下发了《太仓市星级业余文艺团队的评定标准》,每年对注册的文艺团队进行考核认定,每年都有50多支文艺团队分别被评定为五星、四星、三星级,不断规范和加强业余文艺团队的自身建设,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团队奋发向上的意识。

(三)培育社团展示技能。在引导培育业余团队成长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文化艺术培训、老年知识讲座,每年受益老年群体超过10万人次。开设广受老年人喜爱的广场舞、戏曲、声乐、美书摄等艺术培训班,以点带面,每个村(社区)和团队选派1到2名文艺辅导员到文化馆培训基地先行接受教学,再回去传授给当地的中老年群体,2014年基层文艺培训工程同样被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全年50期,培训人次将逾万。

三、载体搭建,激发“文化养老”的参与热情

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文化养老”体系建设,注重“文化养老”辐射功能,通过搭建载体,组织开展各类适合老年群体的系列文体活动,打造活动品牌,扩大老年文化的活动平台,突破城乡文化二元差异发展的瓶颈,推动“文化养老”的全民参与。

(一)政府购买,泽惠百姓。制定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购买办法》,每年政府通过招投标的形式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购买文化服务产品,普惠百姓,欢乐百村(社区)行,将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送到村头社区,送到福利院、养老院,让老年人足不出户欣赏到文化大餐。一是针对太仓老年群体喜爱戏曲,向民营剧团和较具演艺质量的文艺团队购买大戏或综合折子戏专场,送戏下乡;二是由文化馆利用流动演出车,创作精品开赴全市的各个乡村进行巡演;三是由市图书馆以流动图书馆的形式,将精神食粮送到老年读者的手中;四是以政府补贴的办法组织数字电影村村放;五是“你办喜事我送礼,文化礼包送万家”,对全市喜庆婚宴需要热闹的家庭,组织文艺小分队上门进行祝贺演出。为了让更多的老年人零距离享受高雅艺术,太仓市政府每年都要在大剧院组织公益演出,每次派大巴到各镇区接送,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实行票务补贴的办法,太仓大剧院推出文化惠民优享卡,100元能看10场演出,观众可自由选择想看的剧目。

(二)品牌活动,持续深入。在“文化养老”的实践过程中,太仓十分注重品牌的引领战略,通过活动品牌带动全社会活动的有序开展。全力打造“文化乐园,精神家园”的文化惠民服务品牌,以“送书”“送戏”“送电影”“送展览”“送培训”等为主要内容,实施“家在太仓,文化惠民大行动”系列活动。首先是成功打造了以“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创造文化、人人享受文化”为宗旨的业余文艺团队“百团大展演”,通过这一平台,全市的业余文艺团队以及所有喜好文艺的群体空前活跃。目前该品牌活动已连续办了7届,吸引全市老年人积极参与,群众文化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二是郑和卡杯夕阳红艺术节,每年一届,至今已举办了10届。艺术节每届时间跨度8个月,每个月都有活动项目安排,如舞蹈、戏曲、声乐、秧歌、门球、气排球、书画、征文、民间工艺、收藏等各种比赛和老年人才艺展示活动,每年有上万名老年人参与。三是“孝满娄城夕阳美”系列活动。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老年法》)的宣传,推进“孝”道文化的载体建设。活动分为“关爱我的父亲母亲”主题活动、老年人系列体育比赛、文化养老展示周等活动,营造了更加浓厚的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四是《娄江夕阳红报》。在太仓,自办宣传老年文化的报刊很多,如《常青藤》、《娄江词刊》、《太仓老年体育报》等,而最具品牌效应的要数《娄江夕阳红》了,该报始办于2006年,由退休老人自己写稿、编辑,免费赠送给全市老年朋友。这张报纸每月一期,每期4万份,至今已出版了100多期,成为全市老年人的精神食粮。《中国劳动保障报》曾发表题为《娄江夕阳红似火》的署名文章,认为该报“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文字精彩、人见人爱”。五是娄东大讲堂。该讲堂的作用是发挥文化服务社会的功能,提升道德素质。该讲堂同样起始于2006年,是由太仓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公益性市民课堂,至今已举办200多期,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含了“地方文化”“名人名家”“文史艺术”“时政热点”“经济金融”“教育培训”“法律社会”“保健养生”“科技博览”等多个栏目。讲座雅俗共赏,深入浅出,为老年人提供了吸收精神营养的丰沃土壤。六是镇级文化品牌。主要有城厢镇的“娄东之春”艺术节、浏河镇的“江海河三鲜”美食文化节、浮桥镇的“和为贵·邻里文化节”、双凤镇的“福地文化羊肉美食节”、璜泾镇的民企文化节等。多个村还举行了多届村级农民文化节。通过精心打造培育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逐步形成了“一镇一品”的文化特色。

为促进“文化养老”的全面共享,2014年,由太仓市老龄委牵头文广新局、民政局、人社局等部门,整合资源,策划举办了层面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的“文化养老”艺术节,艺术节以“幸福娄城·灿烂夕阳”为主题,分为“孝满娄城”“美哉娄城”“舞动娄城”三大系列活动,内容涉及《老年法》宣传、孝亲敬老评比、孝道文化传播、健康知识讲座、老年体育赛事、健身舞展演、手工艺展示、文化艺术培训、文艺节目比赛、志愿者关爱行动等诸多方面。创新形式,以大型系列文化活动带动文化养老在全市全面开花,丰富充实全市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的晚年生活锦上添花,唱出和谐、跳出健康、舞出精彩。

(三)免费开放,常态服务。在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同时,太仓市积极推进免费开放,坚持以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围绕服务,一切体现服务,一切落实服务。各级文化部门抓住免费开放的机遇,积极探索,加大免费开放的力度,推行“全年无休”的常态化服务。市文化馆不断完善“送戏下乡”“村村行”等公益文化服务项目,“娄东戏台”“舞林会友”“太仓乐坛”“弱势群体免费艺术培训”“文化名人太仓行”等一批新的文化服务项目相继设立,并逐渐形成常态化。市图书馆凭借一流的硬件实施,积极开展各类读书活动,举办“全民阅读节”读书活动。市博物馆、名人馆及各类民间博物馆等所有展厅、陈列室全部对外免费开放、免费参观、免费讲解。市镇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免费开放,每周均不少于48小时。

(四)评先创优,营造氛围。有着“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称号的太仓,始终将文化养老作为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立一整套文化养老评先创优的激励机制。每年都要评出“十佳文化养老服务之星”“十佳孝星”“十佳寿星”“老有所为之星”,对文化养老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给予表彰。2009年,太仓市委宣传部等5部门授予全市584个文化特色家庭为“桥牌之家”“书画之家”“摄影之家”“收藏之家”“江南丝竹之家”等,树立典型,在精神层面鼓励带动家庭文化养老的开展。每年开展的全市群众文艺创作节目大赛、戏曲演唱赛、优秀节目大展演、江南丝竹演奏赛等传统型比赛,更是各业余文艺团队和老年群体热衷的赛事,每年老年朋友创作的文艺作品超千件,通过大赛评出金、银、铜各类奖项。政府还设立文艺创作“繁星奖”,对全市的文艺创作进行评比奖励,激励大家的创作兴趣和投身文化养老的热情。

据统计,太仓市每年开展的公益性文化活动达3000多场次,参与群众38万人次,送戏下乡350场次,放映数字电影近2000场次,送书下乡近5万册,惠及群众180万人次。通过在政策、队伍、投入等方面的一系列稳定机制,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行,有力地促进了“文化养老”持续深入的开展。

目前,在太仓的广场、公园、社区、村落,到处都能见到老年人在跳舞唱歌、挥拳打鼓、做操、跳秧歌。每个村(社区)都有2至5个老年文体团队。95岁老人参加门球赛,百岁老人出诗集,数十人跳秧歌,上百人广场舞,千人打太极,万人健步走,这些都成了太仓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文化养老成了太仓老龄社会的新风尚。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