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文坛

文坛小将获高额创作扶持

2013年06月19日 10:56:37  来源:北京日报

继去年底,12位作家11部作品获市文联、北京作协的文学精品项目制扶持后,昨天,张洁、解玺璋、曾哲、徐则臣、付秀莹、徐虹、王德领、兴安、霍艳9位作家的8个创作项目再次获得该项扶持,获得高额创作资金。9位作家中有4位为70后、80后,最年轻的霍艳只有26岁。虽然文学精品项目制的特色在于变创作后奖励为创作前期扶持,且不设作品完成时限。但时隔半年,作家们就交出了令人惊讶的“答卷”。首批11部获扶持作品中,已有6部完成,星河的科幻长篇小说《北京小子》、林白的长篇小说《北去来辞》、徐小斌的《天鹅》等已经出版或即将出版。其中,徐坤的话剧剧本《金融街》还获得了“人民文学奖”。

昨天签约获得扶持的作家们,也都对自己的作品胸有成竹。文坛小将霍艳计划创作的长篇小说《图书馆》,是从自己在朝阳区图书馆“蹲点儿”一年的观察和经历得来的灵感。凭借《梁启超传》备受关注的文艺评论家解玺璋,则计划用两年时间,创作一部30万字的人物传记《张恨水传》。这个题目他多年前就感兴趣,终于借助此次扶持计划得偿夙愿。曾哲则计划于年底推出2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部落日》,讲述发生在帕米尔高原的故事。徐虹计划今年完成长篇小说《逃亡者》。

值得一提的是,文学精品项目制扶持还向评论类作品伸出橄榄枝。王德领和兴安计划完成一部北京地区文学研究专着。“一开始有过担心,理论性创作毕竟不似小说,读者面窄。没想到,也获得了扶持。”王德领说,他一直深感北京当代文学缺少总结性梳理,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对作家们的创作起到参照作用。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启刚表示,繁荣文艺必然要重视文学,这是文化艺术的源头。“北京文学精品项目制”符合作家的实际需要,能够为创作与评论、创作与出版之间搭建桥梁,这个项目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