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文坛

着名诗人导演周瑟瑟:诗的可能

2012年10月16日 16:27:52  来源:中国国家艺术网

这几年,身心疲惫,但逐渐看清了树木、河流与山岗的本意,现在到了秋天,我感到了大自然的变化也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夜里的清凉,清晨的醒悟,仿佛回到了古代的某一天,我穿着粗糙的布衣,脚上的木屐发出笨重的响声,大雁从头上飞过,发出沙哑的叫声,像我正在写作的诗歌要向人世传达的一种声音――少年已逝,激情不属于诗歌,圆寂的心都有了,还有什么不能舍弃?词语的欲望真的干枯了,言说的激情消失。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焦虑,历史像一头野兽,把我们踩在脚下。那是一种自杀式的写作,一切都不真实了,仿若隔世。但当年的冲锋与陷阵,当年的浮躁与迷惘,时常在夜深人静时分浮现眼前,我们这一代人的写作,大都经历了混乱与无序,经历了在西方经典的丛林中的长途跋涉,现在,漫长的旅途似乎可以停止。

我到家了。我看见青山倒映在心田,大路尽头是与世无争的白云,我看到了祖先的墓碑,就像我写的诗句,它们静静地立在我面前。现在,我用写作来擦试这些墓碑。最终,我要在祖先的墓地里为自己也立下一块写着我名字的墓碑。我所有的写作都将奔着这个目标而去。

人生悲凉,草木干净,而人心写在诗里,一生的际遇写在诗里,爱恨情仇都成过眼烟云,修辞正在一点点咽气,精神的光芒像点点火苗忽明忽暗,生活,要命的生活,也一点点咽气,我时有悲伤,眼睛一年年看不清事物,视力下降,而头脑因为过分的思考,而变得像身体外的一个器官,一切都在证明――我正在变老。

今年,因在拍摄百集人文纪录片《馆藏故事》的缘由,我得以进入国家图书馆的地库,面对老祖宗留下的善本古籍时,我彻底对过去的创作产生了怀疑。我近距离看到了《四库全书》、《敦煌遗书》、《永乐大典》、《赵城金藏》等典藏真身,以及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慈禧太后把玩过的《升平署戏剧档案脸谱》,还有左联五烈士手稿,马克思手稿、王国维遗书等等,我的心跳加快,那些经卷,那些旧时代的脸谱,那些诗歌手稿与遗书,让我突然有了一种对当下生活的悔恨之情,对我的写作的悔恨之情。我发现我根本没有认识到传统,什么是传统?――国家图书馆地库里的经卷与手稿就是我今年认识到的最真实的传统。

我与传统的关系原来如此陌生,如果没有这半年的拍摄采访,我这一辈子还只会停滞在“生活”的层面上写作,而现在,我开始了面对“传统”的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眼前重现的是力空法师与《赵城金藏》,是任继愈先生,是司马光《资质通鉴》残稿,是历史,是古代,是传统。我与传统的关系正在重建,而新的诗歌正在恢复我的元气-传统的元气。

现在,我写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打通传统与诗的通道。古人是可敬的,当我置身于国家图书馆地库那些典籍面前时,我的身体像过电一样颤抖,这就是传统的力量。我看到国家图书馆珍藏的甲骨文、东巴文时,我发现那些古老的文字一下子就击中了我,控制住了我,我想冲着它们写作,我突然有了一种写作的抱负。

我明白了,传统与文明的血液正在一点点渗透进我的诗歌,改变我的写作。
 

周瑟瑟先生近影.JPG

周瑟瑟先生近影

周瑟瑟,男,生于湖南,现居北京。着名诗人、导演、策展人。

主要着作有诗集《17年——周瑟瑟诗选》、《松树下:周瑟瑟编年诗选》、《尘世的礼物》、《披着语言飞翔》、《卡丘卡丘》、《缪斯的情人》、《私有制》等7部;作品评论集《批评的盛宴》;长篇小说《暧昧大街》、《原汁原味》、《野花》、《苹果》、《中关村的乌鸦》等5部,以及三十集战争电视连续剧《中国兄弟连》(小说)等500多万字。大型人文纪录片《馆藏故事》总导演、系列纪录片《美术大家》总导演。

北京艺评博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与朋友一起为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老师策划与实施了“八荒通神――新人文·卢禹舜”(中国美术馆)画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华侨饭店)、新闻发布会(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水墨禹舜”(北京饭店)时装演出等系列活动,以及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与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12卷本大型丛书《八荒通神――新人文·卢禹舜》,在美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