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文坛

《新华字典》一本“小书”承载悠长记忆

2011年07月06日 11:18:47  来源:文汇报

无数中国人的成长轨迹都与同一本字典有过交集。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新华字典》,从1953年问世至今已售出超过4.5亿册,以巨大的人群覆盖面和很高的使用率,对中国几代人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有多少父母是翻着《新华字典》给孩子起的名字!昨天,经过将近8年时间的修订,《新华字典》第11版面市,同步出现在全国各大书店的书架上。年届106岁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创制人周有光给最新版题词:“一本小字典,一桩大事业。”

“敏感词”与造句样板

时下书籍装帧越来越考究乃至豪华,但记者昨天看到的最新版《新华字典》,依然是小巧的64开本,平装,依然朴素,让人有如见老朋友的亲切感,定价仅12元。更有意思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编撰出版的这第一部以白话释义的字典,几十年来每一个修订版都有着各自时代的烙印,这成了许多人回忆和议论的一个有趣话题。

在私底下,不少男士承认,在那些年代走过青春期的他们都曾厚着脸皮偷偷在这本字典中查找“敏感词”,可惜答案不太“给力”。

现在是一家上市公司总经理的张先生的第一封情书写于小学四年级。为了搞清楚“爱”与“喜欢”哪个更适合向女孩表达,他不得不求助于《新华字典》。不料答案让他更纠结:字典上,“喜欢”和“爱”都解释为“对人或事物有真挚的感情”,比如“爱”祖国、“爱”人民,“爱”还有“爱惜、爱护”的意思……这用来向女生告白,好像不那么靠谱?忆起往事,张先生说,自己当时怎么也没法将爱祖国、爱人民这样的伟大感情,跟“个人私念”画等号。

更多人回忆起交给老师的作文簿上,那些整齐划一的造句。因为小学生总很热心地参加查《新华字典》比赛,字典里的例句便成了造句样板。写春游,天空总是“万里无云”,心情总是“兴高采烈”;一见五星红旗,立即想到“这是烈士鲜血染成的”……在过去58年中,《新华字典》对中国的民生文化可谓影响深远。它的11次修订,浓缩了国家数十年的发展历程;而怎样去除时代局限,正是一次次修订的动因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汉语中心主任周洪波这样告诉记者。

被“冤杀”的母鹅

在《新华字典》编撰者中,汇聚了一批声名卓着的大家:叶圣陶、魏建功、邵荃麟、陈原、王力、吕叔湘、金克木、周祖谟、丁声树、游国恩、袁家骅、李长之……《新华字典》的成长,除了这些大家“护航”,也得益于不少来自民间的建言献策。

有这样一则故事。“鹅”,《新华字典》1965版、1971版注释为:“一种家禽,比鸭子大,颈长,脚有蹼,雄的头部有黄色突起。”后来,编辑收到一封读者来信,说由于不知道怎么区分鹅的雌雄,在杀鹅前特意查了《新华字典》,于是把一只“头部有黄色突起”的杀了,但接着竟然发现鹅肚子里有蛋!编辑们赶紧查阅资料,这才得知:鹅不论雌雄头部都有突起,只是雄鹅的突起大些。1979年版《新华字典》因此作了修订,把注释改为“一种家禽,比鸭子大,颈长,脚有蹼,头部有黄色或黑褐色的肉质突起,雄的突起较大”。可以说,正是全国读者们的爱护支持,《新华字典》的一些注释才更加准确、更加科学。

因民生文化而变

第11版《新华字典》根据时代变化、读者需求和字典本身学术规范等原则,对内容和体例又作了进一步的、审慎而系统的修订,新增30多页,“房奴”、“车奴”的“奴”,“晒幸福”的“晒”,“艳照门”的“门”等,都在相应文字的注释中添了新解,意外的是,呼声很高的“给力”没有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版《新华字典》还增加了部分与国计民生相关的新词语,比如“民生”,指人民的生计;同时删去了部分使用日渐稀少的词语,如煤油、马达、马力、合作社等。这部小小字典,总在因民生文化而变。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