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转型路比较尴尬
尴尬现状
第一品牌的生存危机
曾经的第一科普品牌,如今却不得不面对严峻的生存难题。“《十万个为什么》改版是大势所趋。”洪星范如此对记者坦承,从1999年推出第五版之后,这套书籍已经超过12年没有更新,而在市场上的表现也是越发艰难。数据显示,第五版《十万个为什么》自推出以后,总共销售超过了60余万套,虽然数字可观,但除了在推出前两年持续畅销超过30万套以外,其余10年时间总共销售了30万套,平均下来一年也就几万套。而且近几年这一数字正在持续下滑。
“比起销售数字,更让我们担忧的是《十万个为什么》的销售渠道。”洪星范清楚地记得,第五版刚推出的时候,曾经有超过千人排队在上海的各大书店抢购这套丛书,这一火爆场景至今仍是老一辈出版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但如今,《十万个为什么》在零售市场上基本全部退出。大部分的采购以团购为主,而且是图书馆等以收藏为主要目的的固定团购渠道。
此外,疯狂的盗版和图书品牌的侵权行为,也在日益侵蚀着这一品牌的市场信誉。“因为我们无法及时推出最新版本,导致很多打着《十万个为什么》名头出版的各类图书层出不穷,这类图书往往东抄西借,甚至胡编乱造,既毒害青少年,又对我们权威的《十万个为什么》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洪星范气愤地说。
更让洪星范发愁的是,儿童读者的流失正让《十万个为什么》逐步失去客户群体。如今的青少年已经很少去看这样大部头的图书了,发达的互联网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更为丰富的知识来源。而且,科普读物本身的乏味性和过时性,也让青少年的目光被青春文学等读物分流,现实状况是,《十万个为什么》的读者正在源源不断地流失。“毫不夸张地说,《十万个为什么》遇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洪星范无奈地分析道。
科普市场疲软
再造辉煌有待时日
《十万个为什么》的衰落,与国内科普读物市场的不景气有着很大关联。“社会大环境不流行科普,科普读物又怎会有生存空间呢?”叶永烈向记者感叹道,这位参与了全部五个版本《十万个为什么》内容撰写编辑的国内知名科普作家,早在20年前就迫于生计不得不放弃了单纯的科普创作。
叶永烈说,科普文章既要有权威科学性,又要通俗易懂、老少咸宜,但微薄的稿费收入让科普作家举步维艰。此外,科普读物极低的出版销售数量也制约着其发展。“一般情况下,一本科普读物能销售超过1万册,就可以算是巨大的成功了,销售在5000到1万册,算是正常水平。”叶永烈说,如此一来,科普读物既没有市场,也没有盈利空间,势必导致其日渐衰退。
“这是《十万个为什么》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拓展市场空间,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尽管现实严峻,但洪星范还是表示了乐观的态度,他向记者介绍说,未来出版社将重点考虑把《十万个为什么》单一的品牌产品丰富起来,形成一个品牌下的多元化产品,先打开市场销售渠道。
“某一类更新比较快的科学领域,我们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出分册。”洪星范解释,例如,计算机、航天领域可以考虑一年出一本甚至基本单独的分册,分册内容可以灵活多变,出版形式丰富多样,既弥补了大部头丛书及时性不足的问题,又可以为出版社创造源源不断的效益。
洪星范也在考虑利用新媒体的力量拓展市场盈利空间。“我们在考虑如何通过手机传播《十万个为什么》的内容。”洪星范说道,以问答为模式的《十万个为什么》可以考虑拆分为若干问题,可以让手机用户按照不同条目搜索下载阅读,吸引更多青少年的目光。
手持阅读器也成为了洪星范考虑的重点。“我们出版社所在的出版集团本身就有电纸书等手持阅读器,我们可以通过版权合作,以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让数字版《十万个为什么》进入这部分渠道。”
尽管有着种种规划,但洪星范也清醒地认识到,要让《十万个为什么》再创当年千人抢购的纪录恐怕还远远不够。“尽力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打开更多的渠道,是我们近年来要不断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未来《十万个为什么》能重新成为市场上的绝对科普品牌。”洪星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