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走出去”五年规划出炉
我国文化产业刚刚起步,存在缺乏“走出去”市场运作经验,文化产品和服务在海外市场规模小、缺乏品牌,数量、质量都与文化大国形象不符等实际现状。针对这种情况,近日,文化部《关于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2011-2015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
《规划》明确了国内文化产业的出口重点,即培育一批能够在国际文化市场长期立足的、代表中华优秀文化的骨干文化企业和产品,在国际文化市场上初步形成重点产业类别中国文化产品营销网络,促进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周边国家影响持续扩大,相比于以往的文化交流性出口,此次规划更侧重“商业性出口”。
在“商业性出口”的大基调下,文化部将在每个重点文化领域,培育5-10家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出口企业和出口示范项目。
对出口业绩优秀的企业和项目予以奖励,鼓励各种所有制、不同规模的文化企业走向世界,鼓励不同层次文化产品的研发、推广和出口。根据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共同制订的《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目录》显示,211家企业和225个项目中,北京共有56家企业入选,占所有企业的26.5%。
若干出口新平台将建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出口,文化部加强了自身的平台服务功能。
在文化企业普遍关注的出口审批上,文化部表示,将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推动出口便利化,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在重点口岸建立文化部对外文化贸易出口基地和服务平台。
在扶持外向型产品的服务政策上,文化部在规划中表示,将进一步支持中外企业联合研发外向型产品,并组织企业参与各类国际展会与交易会,给予参展企业经费支持,支持举办重点扶持领域的国际经销年会等各类国际推介活动,并发动各驻外文化机构积极为我国文化产品、作品、企业搭建推介平台。对通过商业渠道和市场化运作出口的优秀文化产品(项目),按照一定条件给予经费支持;并鼓励和支持国内文化企业通过独资、合资、控股、参股、收购海外文化资产等多种资本运营形式运作文化产业。
在海外市场的突破中,文化部指出了重点突破的路径。国内企业应首先加强与港澳台文化产业合作。文化部将推动两岸相互举办“两岸文博会”,鼓励开展两岸三地行业交流、联合制作,并推动实施两岸三地“中华文化产品创意竞赛”等项目,共同在国际市场推广中华文化产品。文化部还制订了区域推广计划,规划指出将重点推动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欧美地区主流市场,形成重点产品品牌效应;并依托中日韩政府文化产业合作平台,重点推动演艺、动漫、游戏等领域三国间的产业合作。
鼓励企业成立出口商会
《规划》指出,将进一步发挥“对外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推进文化出口,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等民间社团的作用,鼓励企业成立文化产品出口商会。
记者了解到,在一些实体经济领域,中国已经有了各自的出口商会。但文化产业的出口商会却一直迟迟未诞生。
2009年1月在京成立的中国服务贸易协会文化贸易专业委员会可以说是文化出口企业间的一个联盟。中国服务贸易协会文化贸易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是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其总经理张宇说道:“什么是成功地走出去?什么是优秀的文化外贸企业?我们试图确立一种行业标准,为政府评奖做参考。”张宇解释道,这个文化出口行业标准首先要立足于用数据说话,接下去会制定演出、影视、出版等不同行业的细分出口标准,因为每个行业标准是不一样的。“如果不以行业力量推动文化进出口贸易科学健康发展,就会发展成‘混战’、‘游击战’。”据悉,文化贸易专委会将和美国最大的票务公司Ticketmaster达成长期合作,掌握一些演出数据。通过调研之后,会在适当的时候对媒体和社会公布这些数据和观点,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文化贸易专委会由中国电影集团、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等单位组成委员单位,目前已有三四十家文化单位成为其会员。据张宇介绍,接下去的几个月时间内,文化贸易专委会将对上百家重点文化企业进行调研,形成数据统计和科学分析,为行业提供产业趋势分析。另外,紧跟国家促进金融与文化产业对接的步伐,他们也将举办一个文化金融论坛,促进双方互相学习、跨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