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首先要讲常识
现在大家都说中国大学教育得了病,但到底得了啥病,众说纷纭。用人单位抱怨说,现在大学里教的都是和实际脱节的东西,新人到单位了,还得重新培训,烦死了。而学院里的教授则抱怨说,大学教的东西太功利,一天到晚以市场为导向,没有坚守住自己的精神传统。这不是南辕北辙的两种批评么?若大学同时采纳这两种意见,高等教育流程岂不要被二马分尸了?
对病根认识不清,难免病急乱投医。现在国内盛行的大学通识教育,多少就是这种急切心态的产物.
现在有些大学的通识教育,显得很极端。比如一些高校在本科阶段全面淡化了专业区分,号召新生一进来就读经典,陶冶情操,使得专业学习的时间被大量压缩。据说这是因为美国人也这么做。这一条其实挺扯的,美国搞通识教育的“重镇”是哈佛,人家啥底子?动不动哈佛如何如何,是不是“哈美”幼稚病?俺们小百姓可不晓得哈佛的门往哪边开,我们就只知道常识。
第一、大学四年,抛去最后一年忙工作、考研,再刨去不少时间学政治以及英语类的公共课,剩下用于专业学习的时间,最多两年半。两年半的时间可紧呢!学理科的都要学会使用各种数学工具,少一门就没有办法往下学。本来,很多二线高校的教学流水线已经忙不过来了。现在更好了,莫名其妙来了这么多经典阅读课程,专业的教学流程怎么设计?是不是把专业教育都放弃算了?若真放弃了,以后的研究生教学,从哪里找合适的专业苗子?
第二、教育必须遵循一条基本的心理学规律,即要让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彼此之间有关联。你若教一个读经济学的学生一些数学工具,再教他如何用这工具做经济学模型,他就可以把经济学和数学都搞好。但你教他《庄子》,事情就麻烦了。《庄子》是凯恩斯主义还是哈耶克主义?《庄子》教人放弃世俗,但放弃世俗学经济学干嘛?全乱套了。我当然不是说搞经济的不可以读《庄子》养性,但私下养性是一回事,在学堂中正经学则完全是另一回事。这就好比说,爱因斯坦可以在私下里拉小提琴怡情,但这并不意味着物理学专业都要开设小提琴课程。
第三、现在实行的通识教育,其重点是向理科生灌输人文知识,而不是向文科生灌输理科知识,因此,“促进文理交融”其实只是虚词。实际上,目前文科生缺乏理科常识的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理科生缺乏文科常识的地步。由于缺乏数学基础,文科生自学理科知识其实很难。通识教育借“促进文理交融”之名,行“压缩理科”之实,这么做很可能会进一步损害文理交融。
第四、现在我国面临严峻的经济转型需求,换言之,必须从全宇宙第一山寨大国转型为全亚洲第一创新大国。大学教育必须为这个目的服务,培养出足够的科技创新人才。而流于泛泛的通识教育,是更容易培养出啥都懂一点,啥都搞不透的三脚猫呢,还是更容易培养出业务扎实、眼界宽广的真专家?恐怕是前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