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文坛

“印象文化”=城市印象吗?

2009年12月08日 09:16:55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近年来,“印象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城市文化发展的特殊现象。2004年,导演张艺谋以壮族民歌《刘三姐》为素材,在桂林阳朔上演了规模宏大的山水实景剧,开创了中国“实景演出”的先河。此后“印象”开始被“复印”,《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接踵而至,在全国各地掀起阵阵波澜。日前,又一部大型实景剧作品《希夷之大理》,在云南大理古城举行奠基仪式。据了解,该大型实景演出总投资2亿元,并将沿水库坝体建设一座有5000个座位的大型剧场。

城市经营者们为何对实景剧情有独钟?“印象”系列是否就是对城市文化最好的诠释?记者日前对曾上演过“印象”实景剧的城市进行了相关调查。

印象系列大多雷同

记者了解到,在曾经上演过“印象”实景演出的地方,主政者普遍认为,在城市经营方面,必须推陈出新,必须要有突破。唯有如此,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抢占先机,吸引消费者。作为一场文化盛宴,“印象”实景剧不仅仅是一场演出,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把政府的先导性投资、综合扶持与企业投入的优质资本、管理模式结合起来;把文艺工作者的原创剧目及运作经验与艺术家的品牌效应结合起来;把开发山水景观大舞台与拉动旅游及相关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形成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而曾经观看过“印象”实景剧的观众则认为,这些演出无论是经营模式还是演出内容,大多雷同:

雷同一:名人效应。“印象”系列实景剧多数与国内知名导演合作,项目易受各界关注,地方政府利用名人效应迅速扩大城市知名度,并取得相应的收益。

雷同二:高额投资。“印象”系列作品投资金额均在亿元左右,甚至远远超过亿元,如《印象·刘三姐》总投资近1亿元,《印象·丽江》的总投资达2.5亿元,《希夷之大理》总投资2亿元等等。

雷同三:创意复制。以清丽的漓江为舞台、峻峭的山峰为背景,经典山歌、漓江渔火和民族风情交错融合的《印象·刘三姐》,蓝天、白云、雪山和巨大岩石交相辉映的《印象·丽江》……“印象”系列千篇一律:宏大的舞台背景,后现代的艺术构想,众多的群众演员,穿插民俗民情民歌。

“印象系列”≠城市印象

“政府策划‘印象’系列实景剧的初衷是向外界展示城市本土文化的魅力,通过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元素,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但问题是一台实景演出就能将城市的品牌推介出去吗?一台几个小时的实景演出能容纳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吗?”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院长洪再生担忧地说,从《印象·刘三姐》到《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武隆》,这些“印象”实景演出不仅对城市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也极有可能误导人们将当地的城市文化等同于“印象”实景剧。

(责任编辑:吕子)
【1】 【2】